《吴江雪》简介|鉴赏

《吴江雪》简介|鉴赏

清代长篇白话才子佳人小说,四卷二十四回。题“吴中佩蘅子著”,其姓名与生平不详。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本,封面中央大字题“绣像吴江雪”,右上角题“蘅香草堂编著”,左下角题“东吴赤绿山房梓”。卷首题“新镌绣像小说吴江雪”,首有乙巳年顾石城序及佩蘅子自序,并署“题于蘅香草堂”。每回后有评注,署石城。正文半页八行,行二十二字。北京图书馆藏本(原为郑振铎藏), 封面缺,不详其题署。二序文已佚。每卷首页题署与版式同于巴黎本。1986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司马师据北图本点校的《吴江雪》铅印本。 郑振铎、 孙楷第、郭箴一等认定此书作于明,刊于明;亲眼见过巴黎本的刘修业认为“依纸墨断之,当系清初刊本”。今据王青平、 林辰考证,此书当著于清初,刊刻于康熙年间,书序所署乙巳为康熙四年(1665)。

书叙苏州才子江潮,遵母嘱赴支硎山进香还愿,归途与吴洲女吴媛相遇,两人一见倾心,并得雪婆从中撮合, 又为二人作媒。江母陆氏允之,吴母以丈夫在京居官,未便擅许,意待吴父归后方可应之。江潮业师丘宜公之弟丘石公,知江、吴之情。因欲骗分金被识破而怀恨江潮,乃托名江潮伪作情书致吴媛,欲诈其复书以陷江入罪,但为吴媛及雪婆识破,命写责状,并押衣物为证。吴媛之父受命赴外任,遣人来接妻女。雪婆使江潮男扮女装冒为雪婆之外甥女入吴府,与吴媛相会,坚订后约而别。吴夫人、吴媛、雪婆至京都后,有令狐尚书欲求吴媛为子媳,吴媛以死相拒,雪婆将江潮事和盘托出,吴父母乃从女意,辞令狐婚。嗣后,几经波折,皆有雪婆周旋其间,终于江潮中试为官,返里与吴媛完婚,合家团聚。

故事如上所述, 但作者却说: “男无宋玉东墙之事,女绝司马琴心之托,便是家门之幸,父母之乐”。因此,他提倡对少男、少女要严管、严防。所以,在《吴江雪》还未入正传,便先以庄言正论弁诫简端——全书正文第一回: “清闺约法,训子奇方”,就列下了如许防范之法,约束之方。看来,似有出自维护名教,为反才子佳人小说而作之意。可是写来写去,仍然“相识——离散——团圆”,还是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那一套。

对于《吴江雪》的内容,郑振铎先生有个评价。他说: “这部小说亦不脱佳人才子,离合悲欢之故套,而结构与文辞都还好。共四卷二十四回。男主人翁为江潮,女主人翁为吴媛,而又间以侠义可风之撮合山雪婆,故谓之《吴江雪》。雪婆这样的人物,在别的小说是不曾描写过的。对于琐情细故,间亦写得很逼真可喜。如奶娘柳婆之心理,便是描画得很入神的。除了追求婚姻自主的青年男女主人公江潮、吴媛以外,着力描写了一个支持帮助他们而又不谋私利,令人可惊、可喜、可笑、可爱的市井媒婆——雪婆,并把她当着主人公之一,写入了书名,这正是小说的新颖之处”。

而林辰在《吴江雪和才子佳人小说》一文中则说: “《吴江雪》不通的句子,不合理的矛盾的情节时见,不能说是‘结构与文辞都还好’的作品。但有的人物,有些手法,幼稚中透露出作者的某种追求。一是已有人指出的新颖别致的媒婆雪妈的形象,在中国小说中实不多见。一是对反面人物丘石公的描写,此人本质是个骗诈加淫徒的混合体,却混在书生中招摇;他为了诈骗江潮,以江潮之名给吴小姐写了三封情书。丘石公的情书,文辞卑恶下流。乍看,似觉作者如弄儿戏;细思,原来作者是把‘文如其人’作为表现人物里表的一种艺术的手法——作者可能是无意的,但这种手法的运用,却可能启迪着其后的作者举一反三的艺术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