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错记》简介|鉴赏
历史小说,八回(残编)。伤心人著。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连载于《新世界小说报》,九月新世界小说社出版单行本。
《铸错记》叙写的是庚子年间,时局动荡,流言四起,浙江衢州江山县地界一批拳民乘势而举,立号张旗,乱军突破,所向披靡,而官府则以讹传讹,一错再错,延误时机,失却援助,以致陷入兵临城下的困境的故事。国势飘摇, 民不聊生,而官府的欺诈,大户的盘剥,致使反在必然。于是,有刘加福率众开仓放粮,劫富济贫。遭缉而他逃福建避风,伺机再起。后闻莫名之言,顿觉时来运转,则广散票布,招纳队伍,投其所好,应者甚众。仗声势之浩大,才士之辅佐,竟然枫林营告捷。继而再战清湖镇, 中军游击之流张皇失措,不敌自破。江山、常山二县轻易纳入帐下,刘加福等得意万分。名声远扬,五方杂处,附和者难计其数。再说衢州城里,山雨欲来,若信还疑。乡绅们有设团防之想,却总是道、府、县以资金短缺作托,互相推诿,悬而不决。风声渐紧,无奈只得关城落闸。取叶障目,一筹莫展。终于,刘加福率伍兵临城下。
《铸错记》的背景是在康梁戊戌维新变法之后,庚子战乱事变之间。然其对时局发展的分析与把握仅仅单纯地归之于一个“错”字,铸错的进程环环相连,贯穿始终。似乎原本不该如此,都是种种误会巧合之“错”所致。对偶然性的过分关注影响了对必然性的正确认识。面对着苍山黄叶,青燐白骨,乱云飞渡,烽火连烟的现实,认为这一切都缘起于“没有一个不看错了局面,走错了路头,听错了说话,用错了心思”,因而“聚九州铁铸成了一个大错”, 江流东去, 万难挽回。具体地说来,刘加福等因“错”得幸,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而衢州城亦缘“错”失利,乃误入困境,岌岌可危。如此解释,似明了清晰,能自圆其说,却终究片面肤浅,附会穿凿,缺乏凝重的历史感,从而显出一种深刻而又无可避免的局限。
《铸错记》在认识上的局限形成了表达上的特点。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体现,其一是每一情节的发展都为铸错的根本宗旨提供例证;其二是对铸错的偶然性的关注,在客观效果的呈现上,有时甚有曲折感。不过,前者是有意为之,后者却远非自觉。诸如,错听了一个游方道士的话;错认了康梁是个三头六臂法力无边的妖人;错调兵马反搅了衢州大局;错放票布而认真龙天子出现;错认百姓为匪兵;错认体操为拳棒;错疑知县暗通关节;错关城门作茧自缚,等等。此类信疑参半,荒唐无稽之“错”的荟集,计有二十余处之多,且逐一细细标明,提请注意。如此这般的情节维系,偶然贯穿,倒也导出了终局的必然(残编未完,仅相对而言)。所谓曲折感的流露,由其过程或可窥见一斑。另外,在文字上,则“除描写拳民到达县城前夜之城中混乱状态,逼真有力外,余实无若何优点”。阿英《小说三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