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阴司司马貌断狱》简介|鉴赏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见《古今小说》第三十一卷。
东汉益州秀才司马貌,资性聪明,才华横溢,但因家贫,无钱贿赂权贵,终未能登第。一日,他借酒浇愁,写成《怨词》一篇说: “我若作阎罗, 世事皆更正。”此事惊动阴府,阎罗命鬼卒立即捉拿司马貌,由于太白金星的劝谏,阎罗决定给司马貌六个时辰,审理积案。他行使职权,将至今三百五十余年未曾断结的四桩“天地疑难事情”,一一断得公正、明白,阎王和众人心诚悦服。
小说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现存最早的记载是《五代史平话·梁史平话》,不过写得极为简略。至元代《三国志平话》的头回,即是它的刍形。作品通过司马貌冥界断狱的细致描写,宣扬了“生生死死宿因缘”的果报思想,但其基本倾向是对“世间屈事万万千”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它借司马貌之口,责问阎君: “你阎罗王自不公正,反怪他人谤毁,是何道理?”尤其是描写司马貌和阎罗当面交锋的大段对话,更似利箭匕首,直刺统治者的要害: “似此颠倒贤愚,要你阎君何用?” “阴间岂无冤鬼?你敢取从前案卷,与我一一稽查吗?”如此义正辞严,是何等的大胆和勇敢。
本篇是神话小说。它揭露的冥界社会无疑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这种冥界天国与人间现实的融合,是明万历后文学中普遍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著名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即是显例。此外,汤显祖的“四梦”,屠隆的《昙花记》,徐渭的《狂鼓史渔阳三弄》,嵇永仁的《愤司马梦里骂阎罗》、徐玉麟的《大转轮》等无不如此。
司马貌断狱,虚实参半,奇正相生,既充满浪漫主义的奇思遐想,又具有细节的合理真实,使小说妙趣横生。语言通俗,晓畅,节奏感强,为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