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抒写溪亭荡舟野游的《如梦令》,究竟是作者哪一年的作品,迄今未有定论。但从小令明快的调子,主人公钟情山水,喜欢野游,且充满少壮的志趣和欢乐来看,应该说是李清照早期之作。

小令以明白如话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年在溪亭野游晚归的情景。从内容看,可分三层。

第一层,一、二两句。首句点出野游的地点和饮酒的时间。野游的地点是溪亭。“溪亭”,天下名泉,位于作者家乡济南,这儿泉水清冽,风景秀丽,是作者向往之地。“日暮”,即黄昏。“日入而息”,黄昏该是回家的时候,但作者却畅怀开饮,这不但说明她游兴甚浓,也说明她酒兴甚浓。浓到什么程度,“沉醉不知归路”,竟然醉倒溪亭,连回家都忘却了。

第二层,三、四句。写归舟迷途。归舟何以会迷途?是由于“晚回舟”。“兴尽晚回舟”的“兴尽”,蕴义丰富,它一方面包含着上述的“游兴”和“酒兴”,反映出作者无忧无虑、恬淡闲适的心绪,另一方面也说明归舟为什么晚回。“兴尽”逼出“晚回舟”,“晚回舟”却淋漓尽致地回答了迷途的原因。

第三层,五、六、七句。写归舟寻路。“争渡”叠用,凸现了作者迷途的慌乱和寻路的急切心情。“惊起”句虽写宿鸟因受惊而起飞,但在构思上和“深山藏古寺”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和尚在山泉边舀水而令人想到山里有寺庙,宿鸟的惊飞,不同样使人想到归舟在“藕花深处”如何地东撞西闯,奋力挣扎,极欲摆脱困境的形象么?这是多么神妙的弦外之音,画外之境啊!

再回头看,小令开头冠以不容忽视的“常记”(也有版本为“尝记”),“常记”,是作者追忆的口吻,但更多的却是说,这次野游晚归,有值得常记的地方。且不说日暮溪亭诱人的黄昏景色,或作者醉倒天下名泉的颓然形象值得追忆了,单是归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前前后后的深邃意境,就大有回味的地方。不是么,弥漫着荷花、荷叶香的宁静的初夜;轻快欢乐的小舟由于暝色而突然迷失了路;于慌乱中主人公不能自已地轻唤着“怎么渡呀?怎么渡呀”,当觅到归路时又爆出不可遏制的阵阵狂喜;惊起的鸥鹭飞上了碧蓝碧蓝的天空打破了夜的静谧。这些如诗如画的一个个镜头,是如此浓重地抹上了作者的记忆之幕。

小令意境是如此的幽深、鲜活,艺术上又是如此的成功,这除了作者纯熟高妙的笔法之外,不能不追溯作者特异的感受生活的能力了。作者出身名门,又是书香子弟,加之性别的限制,早年很少出游,一旦出游,无不柳暗花明,无不感到新鲜,摄入笔端,自然是清新、美丽的画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