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戴复古《望江南·石屏老》原文、翻译及赏析

(宋)戴复古

望江南·石屏老

石屏老,长忆少年游。自谓虎头须食肉,谁知猿臂不封侯。身世一虚舟。平生事,说着也堪羞。四海九州双脚底,千愁万恨两眉头。白发早归休。

 

这首《望江南》和上一首相连,同属自嘲三解,写得更加悲凉慷慨。石屏老人,长忆少年情事。注意用字是“长”而不是“常”,就是时时刻刻系于心怀。少壮年华,戴复古胸怀大志,拜于著名爱国文人陆游门下。陆游一生,以北伐统一为最大事业,情怀至老弥坚;这对戴复古的影响,可以想象。戴复古也与老师一样,把个人功业和复国大业统一起来。说起来,老师要比学生幸运,“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总还驰骋过一番,学生却只有愿望、只有期许而已。汉人班超,燕颔虎头,人称有飞而食肉、万里封侯相,后果然建功西域,封为定远侯。而自己也曾拜师苦学,也有投笔从戎壮志,只说是一定能投身北伐大业,建立奇功,封侯拜将。谁料到空有一身本领,一事无成。想起汉代长臂善射而未能封侯的李广,不觉悲从中来,觉得人生好像水上浮舟,任凭命运捉弄。

长时间以来,人们喜欢批评南宋后期文坛,说丧失了辛弃疾、陆游的爱国激情。说从辛、陆到文天祥之间,文坛是一片空白。可是,这种批评似乎忘记了反映论的原则,因而就是先准备好框框,强人就范了。南渡初期,国仇家恨,是诗词中压倒一切的声音,连柔弱的女子,也发出不肯过江东的高呼。汴京繁华,洛阳牡丹,关中风物,洙泗波光,时时涌上人们的心头笔底。可是南渡百年之后,北方移民的子孙,已把江南当做故乡,仇恨金人的感情,难免要淡漠。宋金长期议和,金人自顾不暇,不再威胁南方。侂胄北伐失败后,金兵也没有打过江来。南方百姓,普遍缺少积极要求北伐的情绪。其实,就是陆游,也与辛弃疾不同。陆游没辛一弃疾那种切身之痛,故常把北伐大业与个人功名联系起来。戴复古继承了陆游的精神,但客观条件不允许他施展抱负。在歌舞升平一片淫靡的社会中,他感到空虚痛苦。我们不批评那些醉生梦死的人,只要求戴复古们这样那样,这种批评方法,似乎有点教条而不公了。

词的下阕,戴复古益发悲凉感慨。回首平生,满腹羞恨,不堪提起,须注意这个:“羞”字,一事无成,愧对父老,愧对师长,这是一种羞。往事令人愧悔,这也是一种羞。从上下文来看,似乎两种羞都有。前一种羞无须多说,后一种羞应该关注。人们常常批评江湖派中人,漂泊四方,奔走权门,好像是些无聊清客,热衷利禄之徒。其实,这中间也有不得已处,也有一番苦楚。江湖派既然不想当隐士,既然想干一番事业,就得参与政治活动,执掌一些权力,这就难免奔走权门。想当年杜甫慨叹自己“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那实在是不得已的。从积极的一面说,如果不以当官为满足,如果当官之后要推行进步的政治主张,那就不要过分否定、讽刺他们。目的未能实现,自己人格反受污辱。杜甫才写下痛心疾言的诗句,戴复古也流露出无限愧悔。为谋一官半职,为获别人重视,陈情游说,显示才学,一双脚几乎走遍天涯只落得无限愁恨,难下眉头,而今满头白发,还能说什么,只能拂袖而去了。这里的苦楚悲酸,是个人的愤懑感慨,也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

全词情感悲凉真挚,富于感染力,高度概括地表现出从少年到老年的心态、际遇,而不失形象感。语言平易,用典自然,仿佛随口吟出。全令以情感贯注,一气呵成,读来令人怅然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