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邓廷桢《好事近·云母小窗虚》原文赏析

(清)邓廷桢

好事近·云母小窗虚

云母小窗虚,窗滤金波疑湿。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天涯犹有未归人,遥夜耿相忆。料得平沙孤艇,听征鸿嘹呖。

 

一首怀人小词,题材习见,篇幅无多,如何能写得动人?关键在于应追求一种“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韵味。清代词论家谭献评邓廷桢此词曰“韵胜”,就是有见于其虚处生情、神余言外的妙处。

上片刻意创造了一个寒夜怀人的自然环境。词从室内写起,但既不描绘居室陈设,亦不刻划怀人者动作神态,词笔聚焦于“云母小窗”。小窗饰以“云母”,可见居室之精致;一个“虚”字,又将室内之人与室外之景打通。小窗虚掩,隐然有一抒情主人公在。次句再承窗写:“窗滤金波疑湿”。如水月光透过窗户,光线不再明澈,而显得朦胧,迷离,故曰“疑湿”。一“疑”字,写出抒情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只有神思恍惚之人,方会产生这样的幻觉。三、四句写室外景物:“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小窗虚掩,月光朦胧,于是窗外的“柳烟”,也迷离“如梦”了。“如梦”二字,是形容柳烟,然而又何尝不是室中人恍惚神思的写照呢?柳丝在月光下摇曳荡漾,自然现出“寒碧”之色;但那“寒”字,不也映射出室中人心境的孤寂凄寒吗?上片五句写景,句句是物境,又句句是心境;是景语,也是情语。以少许胜多许,便是其韵味所在。

下片柳暗花明,托出怀人题旨:“天涯犹有未归人,遥夜耿相忆。”室中人之所以神思恍惚,似幻如梦,原来是彻夜难眠,在思念远人之故。至此,上片的物境描绘和心境暗示均有了着落。不过这两句直叙的赋笔也只平平,词若是如此收结,下片就了无余味了,又如何与“韵胜”的评语相副?妙在末两句,词笔又从室内推向室外、推向远方:“料得平沙孤艇,听征鸿嘹呖。”抒情主人公悬揣天涯游子,此时正栖身平沙孤艇之上,举头望天,静听南飞大雁凄厉叫声,聊慰乡思。这种写法,是所谓“从对面着笔”。如此收结,可谓虚处生情、余韵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