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吴梅
临江仙·短衣羸马边尘紧
短衣羸马边尘紧,五年三渡桑干。漫天晴雪扑归鞍。邮亭呼酒,黄月大如盘。苦对南云思旧雨,杏花消息阑珊。新词琢就付双鬟。紫箫声里,但看六朝山。
吴梅的词作忧国忧民的氛围比较浓重,这首词就是适例。开头一句“短衣羸马边尘紧”,勾画出了时代背景的特定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北方军阀割据,互相火并;为了在混战中取胜,他们不顾国家民族利益,争找帝国主义作靠山。“边尘紧”即扣当时的军阀混战局面。“短衣羸马”,“五年三渡桑干”,则是写自己在北方的经历。1917年秋,作者应北京大学的聘请北上任教,1922年受聘于东南大学而南归。在北京,前后正好五年。五年中,1918年接家眷入京,1920年回苏州度暑假,1922年举家南归,在南京落脚,多次渡过桑干河,言“三渡”,无非是说其频繁,极写因“边尘紧”而生活不安定。因此便有“漫天晴雪扑归鞍“之举。“漫天晴雪”点明南归的时间正是杨花如雪的春夏之交。离开北京之时,当然会有朋友饯别,“邮亭呼酒”,有宽慰、有祝愿,但更多的是惆账,是悲伤。“黄月大如盘”,是以景传情,气氛十分凄凉。
南归以后,作者的心情又怎么样呢?“苦对南云思旧雨,杏花消息阑珊。”杏花盛开正是“吹面不寒”之际,“杏花消息阑珊”,表示又到春夏之交,作者南归已经年。“苦对”二字道出了作者在南京的处境与心情。南方亦有帝国主义侵略的魔影,亦有军阀的明争暗斗,人民同样不能安居乐业,一介知识分子更无法专心治学。“思旧雨”,谓遥念北国的亲朋故旧,如今不知怎么样了。(杜甫《秋述》:“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后世遂以“旧雨”为老朋友的代称。)心情不好,如何排遣呢?“新词琢就付双鬟。紫箫声里,但看六朝山。”这个结尾是十分沉郁的,充满着对时局的愤懑。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书生百无一用,眼看国难深重,却无力回天,逐只有琢磨新词交付给歌女们(“双鬟”)去当筵演唱,只有终日无所事事地观赏昔日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的水光山色,以为陶写。
这首词,典型地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夜,国家的万方多难和爱国的知识分子的苦闷,一唱三叹,荡气回肠,虽字面只写个人的经历和心境,却折射了时代,代表着一个徬徨的忧患的知识分子群体,因此所言小而所指大,笔亦凝重,有下语镇纸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