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夫之《菩萨蛮·桃花红映春波水》原文赏析

(明)王夫之

菩萨蛮·桃源图

桃花红映春波水,盈盈只在沅江里。湘水下巴丘,湖西是鼎州。停桡相借问,咫尺花源近。三户复何人,长歌扫暴秦?

 

桃源,就是桃花源,在湖南桃源县境内,傍依沅江,因陶渊明《桃花源记》而得名。它是陶渊明主观构想的一个乌托邦,入源之路,桃花“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源内没有剥削,没有纷争,“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如此乐土,甚得后人仰慕之,歌咏之,成了后代失意的墨客骚人消极辟世的理想洞天。王夫之此词题《桃源图》却另避蹊径,写出全新的意思来。

“桃花红映春波水,盈盈只在沅江里。”桃花源里的桃花,虽然艳丽,可以使“沅水桃花色”(阴鉴《渡青草湖》),然而,她体态轻盈的倩影,至多只能留在沅江里。对于广漠的大千世界,却无补于事。起处一反前人旨趣。“湘水下巴丘,湖西是鼎州。”巴丘,即巴陵山,《水经注》云:“湘水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鼎州,就是武陵,辖治常德、汉寿、沅江、桃源诸县。两句是说:千里湘江,自南而北,直下巴丘,汇入大江,奔腾入海;烟波洁淼的八百里洞庭的西面,便是古代的鼎州。句中“下”字,写水势磅礴,很有力度。整个上片用对比手法,说明桃源风景虽美,但比起奔腾的湘水,却微不足道。

下片承接上面的词意,进一步说明桃花源只能消磨人的斗志,不能留恋盘桓。“停桡相借问,咫尺花源近”。这两句一问一答。停船询问:“桃花源在何处?”答:“很近。”说明寻找避世桃源,并非难事。“三户复何人,长歌扫暴秦?”《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者必楚也。”这里是反问:如果大家都避进桃源,那么还有谁去“长歌扫暴秦”,从事抗清的战斗?尖锐地批判清初某些人逃避现实,不敢进行斗争的思想倾向。

这首小令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暴虐的清统治者的积极斗争精神。叶恭绰在《广箧中词》里说:“船山词,言皆有物,与并时批风抹露者迥殊。”可谓入木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