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发·律

作者: 杜学忠

 

 

月儿装上面幕,

桐叶带了愁容,

我张耳细听,

知道来的是秋天。

 

树儿这样消瘦,

你以为是我攀折了

他的叶子么?

 

李金发

 

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在李金发的创作中占很大比重,这首以自然景物变化规律暗示诗人内在情绪波动和哲理思索的《律》,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李金发和西方象征派诗人一样,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象征的森林”,大自然和宇宙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他说:“变动的景象,于我们好象是神秘繁复的灵魂之思想,我们的灵魂之深处与之谐和,从此自然于艺术家之前,不再是一件纯粹外表的东西,他爱慕着,寻找其情绪于大自然之身。”(李金发:《论风景画》,《美育》第三期)这样,当一片自然景物映入诗人眼帘的时候,触动了他的情思,使他觉得这景物与他当时或喜或悲的心情相仿佛,相逼肖,于是便把自己的情绪印上那片风景去,从“大自然之身”去“寻求”自己的情绪,借自然景物来倾吐自己的情怀。《律》这首小诗就是运用了象征派诗人常用的“移情于物”的原则,表达了诗人伤春悲秋的哀感和惆怅:凄清的月色罩上了朦胧的面纱,枯萎的桐叶也已锁眉含愁,“我张耳细听,知道来的是秋天。”写的是凋零的秋色,也是诗人灵府的荡漾与波动,诗人内心的哀丝愁绪完全织入了那片萧瑟的秋景。

艺术的最高台阶是哲学境界。第二节的三行诗,便以一个设问句式,把诗人的感怀和愁绪推向了更深层的哲理思索:秋天黄叶飘零,树木枯干消瘦,“你以为是我攀折了他的叶子么?”诗人没有回答。一首好诗往往到了表面是结尾的地方才开头,它后面留下的一串问号,要靠读者的想象和补充来完成:时有春秋代序,月有阴阳圆缺,人有生老病死,这一切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象树叶到了秋天就要飘落一样,人生跋涉到终点就要死亡,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幸免的“律”。诗人对自然的哀歌和人生的悲叹是低沉的,意象的色彩是灰暗的。试与冰心同样题材的一首小诗相比更能看清这一点:“秋深了!树叶穿上红衣了!”(收于冰心:《春水》)李金发的《律》那有如是之昂奋与明丽呢!

“月儿装上面幕,桐叶带了愁容”,是通过视觉观察出来的,诗人却说:“我张耳细听,知道来的是秋天。”这种“感官交错”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诗的朦胧性和生动性,在李金发的诗作中是大量使用的。李金发写了许多晦涩的诗,让人难以理出其陶思轨迹,而这首诗的脉络却是清晰的:诗行与诗行,诗节与诗节,诗题与诗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全诗自然和谐、浑然一体,这在李金发的诗作中是不可多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