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艾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
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3月上海
1979年春暖花开季节,以艾青为团长的诗歌访问团到祖国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进行参观访问,从海南岛的三亚、海口经过广州到达上海。诗人们访问了码头、海轮,与海港工人、远洋船员进行了座谈、采访,熟悉了海洋上的生活,结交了不少朋友。当诗歌访问团来到上海,上海《解放日报》曾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诗人们的作品,其中艾青的《盼望》即是其中之一。
《盼望》是一首精致凝炼的抒情短诗。首先在诗的构思上,新颖奇特,与一般歌唱海员的诗不同,诗作略去了人们常见熟知的海轮鸣笛升旗,螺旋桨搅动海水,船首犁开浪花航行的种种场景,而仅仅选择了海轮起锚准备开航、返航时准备抛锚的两个瞬间,表达了船员的心情和愿望——“出发”和“到达”。“到达”和“出发”这两个意思截然相反的概念在海员的心目中是相同的。出发的目的是驶向另一个港口,到达目的地后,卸货装货,目的也是驶向另一个港口。诗人选取了两位海员看来是相反的愿望,却表达了同一种心情,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之情。
其次,在诗的艺术结构上,诗人作了精心剪裁和巧妙布局。第一个海员对起锚是“喜欢”,第二个海员对抛锚是“高兴”,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都是船上的铁锚。但第一个是视觉形象,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第二个是听觉形象,“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因为轮船起锚出航时,前甲板的水手要观察铁锚出水的情况,并用水龙头冲洗锚链上的泥沙;而抛锚时,水手只要松动起锚机绞盘,锚链发出磕碰船舷锚洞的响声,让铁锚落水沉底即可。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生活之细微,剪裁布局之精心。两组意象并列,语言组合长短对等,音律节奏相同,只不过在动词和形容词上有所不同,既有浪花的色彩,又有锚链的声音,生动鲜活,给读者以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完成了诗人刻意追求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作用。
当然《盼望》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意蕴深刻的富有哲理的象征诗。一首好诗的多义性,就在于言此物而又非此物,在“象征的森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语)里由读者用本身的人生体验去理解、感受,转换成与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人生经验。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一个追求目标达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个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盼望》不就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吗?每一个人都是海员,每一个人都希望“出发”和“到达”。因此,《盼望》这首诗给读者的启迪是丰富多义的,艺术审美效果是高尚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