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诗群·顾城·感觉》新诗鉴赏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读顾城的这首小诗,容易使人想起弗里德的《归化》。这首诗通过三种颜色:白、红、蓝的强烈对比,绘制了残酷的战争场面。全诗只有九行,是这样的: “白手/红发/蓝眼睛/白石/红血/蓝嘴唇/ 白骨/红沙/蓝天空”。所不同的是,弗里德在诗中用了红血、蓝嘴唇、白骨的情感型具体物象,使人在阅读时,情绪与联觉有一种规定性,明白简洁易懂。而顾城的《感觉》却在明晰中又透出一种难以捉摸的含混味道来。这两首诗的成功均在简化和对比的功夫。
这首小诗的题旨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概括:光明对晦暗的抗争,新生对压抑的蔑视。但它的魅力却不在于题旨,而在于形式。
雨天的色彩是灰暗的,在雨中走过的身着鲜艳雨披的孩子就显得格外醒目。这是现实事物自在的形式,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它并不能引起什么感觉来。这是因为,万象纷杂的线条与色彩挠乱了我们的视线。而顾城的成功在于,他将其它的物象统统删去,只在短短的八行诗中尽性涂抹了三种色彩:灰和红、绿,这就一下子将意象突出了出来。经过选择的物象,就在诗中构成了一种关系,一种形体,格外强烈地刺激着我们的视线。英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说:“艺术家创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而只有简化才能把有意味的东西从大量无意味的东西中提取出来。”简化和提取是困难的。这类诗歌是对诗人的考验,因为,略失稳健,就容易落入寡然无味的悬崖。《感觉》一诗,由于诗人机智地选择了人们常见又不容易注意的情景,将之简化、对比,彼此映衬,就收到了意余言外、干净利落的审美效果。杜甫的《春夜喜雨》也有此种对比简化的佳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一俱一独,一黑一明,情趣盎然,读之满口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