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生·吴鲁芹》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数字人生·吴鲁芹》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人生已经沦落到仅剩几个数字。几个数字就可以道尽人生。

这一结论或者感慨是六七年前由一些琐事麻烦所引起的。当时觉得孔老夫子若是生活在所谓二十世纪工业先进国家,恐怕会修正“小子何莫学夫诗”的理论的;至少会略为让步让小子先学会数一到九,学会运用这些数字,体认这些数字的变化无穷,光芒四射。

我对一些数字肃然起敬,已是中年以后,可以说成熟得相当晚。这是客观条件的使然,因为我到海外栖迟,早已年逾不惑,也许正因为如此,对几个数字能有如此之大的威力,尊敬之外还带几分惊恐。上段说起感慨或者结论是琐事麻烦所引起——琐事是指两次微不足道的车祸。一次是大小女从寒舍驾车下山,转弯时大约略为偷工减料,使左边来车在角度上无法不碰,车身当然受了一点微伤。可是祸不分大小,报起账来手续同等麻烦,尤其令我自尊心略有不安的是向保险公司报案时,报完姓甚名谁之后,对方说:“更重要的是阁下保险单号码。”好像贱名无足轻重,可以等闲视之。接着就问当事人驾驶执照号码、对方驾驶执照号码、保险单号码,以及判断是非责任警察的号码,总之在抄号码报号码的忙乱中,我忽然体悟到几个数字居然能有那么多的变化,那么多的代表作用,那么大的支配力量。

另一次不但是“祸不单行”的成语显灵,而且是“祸从天外飞来”。就在前祸未平之后两天,大小女携二小女去森林俱乐部游泳,第二辆车在停车场给人把尾灯撞坏了。回家带来一张闯祸的人留字,文曰:“亲爱的会员同道,对不起,我倒车不慎把你的尾灯撞破了,我曾经请俱乐部管事的用扩音器报出你的牌照号码,等你出来当面说明,可是等了一刻钟还等不到你,我得回家晚餐了,我的电话号码(一堆数字)、我的保险单号码(一堆数字)、我的驾驶执照号码(又是一堆数字)。这是我的错,我的保险公司会负责赔偿的。请与我联络。”这次我有经验了,立刻用各种数字把自己武装起来。而且不再用“来将通名”的方式,不再等对方问有关数字,径行把各种号码像唱山歌一样报出去,效率比得上电话接线生,伶俐有如洋机关中的女书记,自己也要哑然失笑了。

这一晚我似乎是意犹未尽,竟然起了历史考据癖,把皮夹中支配我生活的各种数字,分类排开,看看我是如何沦落到仅剩一堆数字的。呜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字亦如病菌,侵蚀的过程也是渐进的,渗透之后,就呼朋引类,扩张势力,日子一久,范围愈广,泥淖也就愈深了。回忆我初到异域定居,和我有关的数字并不多,而且都是必要的,如护照号码、社会安全保险号码之类。那时我还十分遵从量入为出的好习惯,凡事都是银货两讫,相信欠债总不是好事。我当然亦知入国问俗,而且二十多年前就来游历过,并非初履斯土,但是不欠债是美德已经先入为主,不容易改弦易辙。我的一位美国老朋友说:“迟早你会发现你的美德是行不通的。”他的理论是:长安居,大不易,不赶快建立信用就更不易,而建立信用不能靠美德。美德是抽象的东西,不易捉摸,可以捉摸的是银钱往来。质言之:“欠债能还始有信。”

朋友预卜我的美德行不通,很快就灵验了。因为不出一两月,我进出加油站,付现钱等找钱,感觉到的确不便,这一转念之间,就等于尼姑动了凡心,大势不好,抵挡不住诱惑了。于是自言自语“申请一张购油信用卡吧”,焉知道教训跟着来了,因为表上有一栏叫做“信用资料”,本人只有从缺。某日油公司大约是管欠账的部门来电话查询了,我们的对话,回想起来,是颇足令人莞尔的。对方问我何以这一栏是空的,我说就是没有资料,但并不是没有信用。“那么阁下买车也是全部付清的?”我说岂单是汽车而已,所有的购买都是银货两讫。我想她一定以为我是从火星上降下来的怪物。但是生意上门,万不得已总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冒一下险吧!”过几天信用卡就寄来了。

从此水闸一开,一泻千里,不可收拾了。有时是动了“方便”的凡心,自投罗网,有时是不请自来,多少表示阁下信用卓著,自愿来笼络投效了。不出两三年,我就有了三种不同牌子的加油站信用卡,两家大百货公司的信用卡,三家“放诸四海皆准”的信用卡。所谓“放诸四海皆准”者是指全球各地通行,无论是飞机公司、观光旅馆、百货商店,以及盛宴小酌,一律可用,“方便”的结果是身无分文,身外有债,被一堆数字支配到俯首称臣,旧时常说忙来忙去就是为了开门七件事,现在是为了维持这一堆数字屹然无恙。而且日子一久,就成了习惯,几乎是相依为命了。

当然这些数字除去帮助建立了信用卓著,亦确有其实际功用。某次在法国南部一小镇朵颐称快之后,发觉囊空如洗,问侍者接受某种信用卡否。答曰“唯”(Oui)。这时就难免不感谢信用之无远弗届了。可是欠账不难,还账只要心底里还尊重量入为出的大原则也不难。难的是数字泛滥,尤其错不得。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还是古代的观念推理。今天一切所谓“电脑”化了,记账亦然,据说电脑出错的机会不多,可是不错则已,一错就难追究。我曾写过若干封信给“亲爱的电脑计算机”,有时亦庄亦谐,有时语中带刺,有时是苦苦哀求,可是电脑无情,不为所动,一笔错账往往经过几个月的纠缠,方能水落石出,最后恐怕还是靠了一点人的因素。然而当今之世,不进入“电脑化”是不行的,这是大势所趋。记得若干年前有一位老作家一向住在新英格兰某小镇,小镇上有一小银行,彼此相识有年。老作家不惯随身带支票,需款孔亟时,就用银行中的空白支票提款,但是某一天这小银行也开始电脑化了,老作家还想依惯例提款,抱歉得很,办不通了。因为他不记得账户号码,而电脑没有那一堆数字,就自然挡驾。老作家真是所谓“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回去的,他说就像失掉了老伴,觉得天下大变了。

事实上,支配我们生活的还不仅仅是一堆与欠账有关的数字,证明我们身份的有驾驶执照号码(一堆数字),管我们病痛的有医药保险号码(一堆数字),还有一种保险是深恐我们身后过于萧条家属衣食不济的,当然又另是一个号码,又是一堆数字。此外你可能是某些团体的会员,免不了另有一堆号码。日常你必需记得的数字,可也不少哩,如电话号码,因为随时会有人殷殷垂询的;如汽车牌照号码,否则扩音器中传出停车场中某个号码的车忘记关灯,你就得每次自作多情,移步去看个究竟。我们读古人传略,常觉得古人名字真多,某公讳什么,号什么,字什么,又亦字什么,再加上斋名、笔名等等,写上一两行,不足为奇。百年后若有人考证,今人默默无名,而号码独多,一堆数字紧接着一堆数字,消欤盛哉,无义无情,比不上字与号、斋名、笔名能约略传出一个人的神采。可是一堆数字的魔力实在未可小觑,拿本人来说,代表我的各种数字,除去形容不出吴某人“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以外,其他比较具体的事,如岁入若干,旅行次数多寡,买哪一类的衣服,吃哪一等的馆子,都可以有案可稽,一目了然。

我有时偶发奇想,觉得人类不大安分,小焉者如女人,上帝已经给她一张脸了,她硬要不惜工本另造一张;大焉者如男人(多半是男人),他相信人定胜天,于是把大地糟蹋得体无完肤,而且自鸣得意,说是进步,劝落后的地区赶快跟着工业起飞,飞起了之后再去担心空气污染吧,河流污染吧。凡是在大工业城市住过的人遇到风平浪静之日,污染的空气,特别浓得化不开,呼吸自然短促,很有点此恨难平的模样。东坡居士若是生在今朝,有幸住在工业先进地区,恐怕会把那首“临江仙”的下半阕改为:

长恨此身非我有,一堆数字为凭,夜阑风静气难平,湖海污染尽,何处寄余生。

生活在工业社会的现代人,与数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这是一个数字化时代,各类事项都可以变为数据输入到电脑中,以便管理。生活中时时处处充塞着不同的数字,于是,作者不禁慨叹:“人生已经沦落到仅剩几个数字。几个数字就可以道尽人生。”

在《数字人生》中,不仅幽默调侃、诙谐风趣的行文让人会心而笑,那跌宕起伏、严谨圆合的结构更让人拍手称妙。文章采用双线索结构,一条线索是数字,另一条则是作者对数字的态度,围绕“数字”发生的事件繁复杂多,作者的感情也起伏不定。

文章一开始就谈到数字对人生的巨大作用,说它们“变化无穷,光芒四射”,作者对此是肃然起敬,甚至感到惊恐。然而,如此强烈的情感却是由于“两次微不足道的车祸”引起的,这里颇有欲抑先扬的意味。而在两次车祸的处理中,第一次,当保险公司注重保险单号码甚于当事人姓名,作者“自尊心略有不安”,这时他还无法接受数字比姓名更重要的事实;第二次,则不等询问,径自将各种号码顺利报出,是已然接受数字地位高于人名的事实。原来作者早已深陷数字泥淖而不自觉,这时读者不难想像他当时惊讶、沮丧和无奈的心情。

接着,作者回忆初到美国时,坚守中国人传统量入为出的好习惯,凡事都是银货两讫。但笔锋陡然一转,又叙说传统美德在处处以银钱为纽带的现代工业社会行不通的遭遇及自身挡不住“诱惑”,于是从排斥信用卡到自觉申请。然而,数字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烦恼,作者对其既心存感谢,有时也不堪其扰。

作者感情复杂矛盾,抑后而扬,扬而又抑,抑扬交叠,褒贬相错,因而行文也就随之不断转折,跌宕起伏,使读者的阅读期待一次次落空,兴味大增,欲探究竟。

作者在文章的整体构思上,十分注重开头和结尾。清初作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认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应当“夺目”和“勾魂”,即“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苦难遽别”。现代作家夏丏尊和叶圣陶也提出:“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适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一志看那下文的发展。”而恰当的结尾则“好像行路的人遇到了一处适合的休息场所,在这里他可以安心歇脚,舒舒服服地停止他的进程”。《数字人生》一文在处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上颇具匠心。文章一开篇,就以两句顶针式的句子,一方面开门见山地提出所写的重点对象——数字,另一方面又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作者的感慨,为全文提供了明确的线索,暗示了题旨,奠定了情感基调。收束全文时,作者又以改写的半阕《临江仙》煞尾,既从“数字人生”的角度呼应了开端,又简括地反映出数字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再一次强调了自己的情感,从而使文章显得首尾相连,珠联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