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长的传说·蓝水兵(选一首)·李钢》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舰长的传说
传说舰长诞生在海底一条大峡谷
所以至今腮边还生长松针状的水草
并且是水草中最具魅力的一种
传说他喜欢骑在鲸鱼背上做游戏
在动物喷泉的沐浴下堆垒礁石积木
他随意翻阅海浪书页
学会了各种海风的语言
常常跟许多爬上膝盖的小海兽攀谈
直到培养出潇洒的海洋骑士风度
他便去结识海的女儿
开始和她进行漫长的恋爱
(舰长对此事总是缄口不言
这就使得传说神秘乃至神圣)
他的呼吸带着咸味儿,走在岸上
会把任何一处空气染上海腥
传说他的心脏是铁锚形的
注定让他属于海
注定让他当上水兵,注定让他
年青时轻轻地违犯一条舰规
在一艘木壳艇的锚链舱里禁闭三天,
然后注定让他来当我们舰长
(如今那木壳老艇早就退出现役喽
青春也从舰长的额头驶出好些海里喽)
传说舰长有三次见到海魂
传说 舰长 有三次见到 海魂!
问他海魂是什么形状的他也不说
(海星样的?水母样的?美人鱼样的吗?总之他不说)
而他那双眼睛肯定是海魂赋予的
那两颗藏在椰树叶下的小行星
常常是夜里升起在海面,饱吸了太阳风
制造一些神奇的百慕大三角以外的哑谜
使海盗们无声无息地消失
永远躲进某几条不明去向的鲨鱼肚里
我们舰长,这海盗的天敌
至今他仍然单独去赴海洋的约会
他一人踱步海湾,在沙滩上坐着或者躺下
点燃那根海柳木的黑烟斗,这时我看见
一八四○远远地燃烧
传说好多年前有个渔姑送给舰长
一些奇异的贝壳跟小螺蛳,每天晚上
贝壳们就在他枕头底下唱着优美的渔歌
为此我曾在夜里溜进舰长舱
结果我看见他的胸脯像浪一样起伏,我听见了
甲午年隆隆的回声
于是我幻想他英雄般牺牲过三次
每一次血都渗入他的髭须
像松针上挂着的一缕缕晨曦
而每一次他又英雄般复活
(这事我当然没有跟别人讲过
否则又将成为舰长最新的传说)
但我们舰长是个老猎人
这不是传说
他喜欢吞吃各种新版海图
他一剃胡子就是要出海了
这不是传说
有一次在舷边,他喃喃自语
他说:脚下是——液体的——祖国
这是我亲耳听到的
决不是传说
李钢当过五年水兵,在军舰上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退役地方,耳畔仍回响海风的呼啸,胸中仍起伏汹涌的波涛。有一年,他重访南海后,写下了组诗《蓝水兵》。《舰长的传说》就是其中一首。
既然是“传说”,就具有传奇的色彩。为此,诗人构思新颖,力避对舰长作一般化的正面铺叙和描画。诗一开头,就不同凡响:“传说”舰长生长在海底峡谷,胡子长得像“小草”,与鲸鱼做游戏,和小海兽攀谈,翻阅海浪书页,“培养出潇洒的海洋骑士风度”。诗人用特定的海洋环境和海中的种种物态,运用超越现实的神话般想象,与舰长的具体形象相结合,使之具有大海的特性,显得格外生动、奇特,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这种借物象征的手法贯穿于整首诗作,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构思。
当然,描绘舰长形象,仅仅从外形上着笔是远远不够的。那样容易流于肤浅,有鉴于此,诗人在整首诗的形象流动中,进一步表现了舰长的性格与感情。如舰长当水兵时,也曾违反舰规,关过禁闭,但他终于随着海军的壮大成长了。他参加过战斗,消灭过“海盗”,平时爱“一人踱步海湾”沉思,与大海对话。而“一剃胡子就是要出海了”,因为大海是舰长的家乡。这种对舰长性格特点的观察和感情的挖掘,可谓绘声绘色,精致入微,远非他人所能道及,有了这一番从外形到性格的刻画,舰长的形象就显得有血有肉,富于立体感了。
至此,读者必然会问:什么是舰长热爱祖国海洋的动力?诗中借助于一些生活细节,展开了大幅度的时空跳跃,当舰长在河滩上坐着或者躺下抽烟时,“这时我看见/一八四○远远地燃烧”,从袅袅烟雾,联想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的烽火,舰长在舱室里睡眠时,“我看见他的胸脯像浪一样起伏,我听见了/甲午年隆隆的回声”,联想到甲午海战的壮烈。今天和昨日挂钩,现实和历史结合,想象大胆而又自然,转折突兀而又在人意中,真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使全诗生色不少。
诗作在结尾处写道:“他说:脚下是——液体的——祖国”。好一个“液体的祖国”,比之于常说的“祖国领海”,相差不能以道里计。此语一出,舰长的报国之心,爱国之性,立刻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在语言艺术和韵律上颇有特色。作者摒弃了常用的一般化的词语,着重运用海洋的专用名词来表现人物和环境,构成一种“染上海腥”的氛围。在韵律上采用长短句交叉,以长句为主,犹如海浪起伏滚滚涌来,造成了一种特有的情绪。如“传说舰长有三次见到海魂/传说 舰长 有三次见到 海魂!”加重语气的重复,回肠荡气,叩人心扉,朗读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