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海恋

作者: 王德禄

 

 

蓝天之漫游者,海的恋人,

给我们鱼,给我们水,给我们

燃起夜星的,疯狂的先导,

我们已为沉重的现实闭紧。

 

自由一如无迹的歌声,博大

占领万物,是欢乐之欢乐,

表现了一切而又归于无有,

我们却残留在微末的具形中。

 

比现实更真的梦,比水

更湿润的思想,在这里枯萎,

青色的魔,跳跃,从不休止,

路的创造者,无路的旅人。

 

从你的眼睛看见一切美景,

我们却因忧郁而更忧郁,

踏在脚下的太阳,未成形的

力量,我们丰富的无有,歌颂:

 

日以继夜,那白色的鸟的翱翔,

在知识以外,那山外的群山,

那我们不能拥有的,你已站在中心,

蓝天之漫游者,海的恋人!

 

穆旦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诗的首尾两节塑造了一个自由的象征——“蓝天之漫游者,海的恋人”,这是诗人人生追求的极致和人格理想的化身。它不但给我们的具体的物质的力量(“给我们鱼,给我们水”),而且更重要的是给我们以无形的精神的吸引,使我们也燃烧起不懈追求的热情(“给我们燃起夜星的,疯狂的先导”)。诗人从哲学高度概括了这种理想的自由的特质:“博大占领万物”而又“一如无迹的歌声”,“表现了一切而又归于无有”,如“白色的鸟”翱翔,拥有“占领”万物而又不被万物所拘囚。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极致境界与被沉重的现实闭紧的我们(包括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诗中,着重描写了诗人的人格理想与现实心境的对立,正由于“我们已为沉重的现实闭紧”,因此我们难以超越现实与自我,只能“残留在微末的具形中”而充满了痛苦感:虽是“路的创造者”,却又成了“无路的旅人”;虽有“比现实更真的梦,比水更湿润的思想”,却只能“在这里枯萎”;虽然似乎“丰富”,实际却是“无有”;如同一颗被“踏在脚下的太阳”,是一股“未成形的力量”。在这种对比中,表现出诗人渴望突破现实、追求理想而又难以达到的痛苦感与焦灼感。

诗中所抒写的理想与现实心境的对比,深刻地表现出抒情主人公的二元对立的内心世界:理想偏于人格的自我意识,心境偏于境遇的自我感觉。而在这种对立中,表现出对理想的寻求意识和对现实(包括自我)的批判意识,渗透着诗人的人格力量对现实境遇的否定性思绪。从全诗的情感基调来看,在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中流露出向上追求的力感,因而诗的格调深沉而不至于消沉,情绪坚定而又不失于轻扬,显示出穆旦诗歌深厚凝重的特点。

这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和物化手法。理想的无羁无束与现实人生的“闭紧”“沉重”,“路的创造者”与“无路的旅人”、“丰富”和“无用”都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的距离越大,越显示出现实的悖于情理与不合理性。同时,诗人又把理想与心境物象化,用“青色的魔,跳跃,永不休止”喻内心世界的激烈动荡,以“白色的鸟的翱翔”喻理想的超脱自在,使抽象无形的内心情绪与追求都被赋于生动的形象,充满了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