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佩斯

西方文学·佩斯

他的一生经历复杂。童年生活于拉美赤道附近的瓜达卢佩,10岁后在法国保,后就学于波尔多大学,获法律学位,同时学习哲学、古典文学、科学、人类学。1914年考入外交部,1916年至1921年留住北京。1940年因反纳粹而到美国华盛顿特区,当时许多手稿因抄家被毁。1959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大奖,196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7年回法国定居。

他的第一部诗集

《赞歌》(1911) 主要受象征主义影响,赞美了童年时代及西印度群岛的风土人情,表现了对光与运动的感受。

《远征》(Auabase,1924;Auabasis,1930)在北京香山构思成。这时风格走向成熟,措词优雅庄重,并运用克洛代尔式散文诗和Verset体 (圣经体,诗句长短不一,但分段),意象之间关连很少。主题从对自然力的赞叹转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描写一个统治者在开拓了新的领土之后一会儿,又转而离开寻找一个无知的目标,象征人类永远在流浪中寻找自我。其众多的意象试图超越时空、超越具体事件,突出了梦幻的力量、超越的意愿和把握外部世界的欲望。它作为佩斯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力与美的统一。

《流亡》(1942) 是第一部在美国出版的诗集,最少个人性,描写了大自然的风景——荒漠的土地及荒凉的海滩。诗歌并没把流亡作为一种个人的状况,而是作为人类中永远存在的一种状况,并把它作为一种净化心灵的手段。

《风》(1946) 和 《航标》(1957) 表现了前期作品的主题。《风》是他最长最有分量的作品,其中有两种力量——以风为代表的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的行动。他用人类的各种代表 (诗人、开拓者、科学家) 及人类的各种活动 (探险、实验、竞赛)为象征,表现了人们向“新世界”西进、通过北美平原、达到20世纪人类顶峰这一运动,从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创造力的坚信和对其破坏力的担忧这一矛盾。《航标》进一步阐述了 《风》 中人类不断进步的思想。1962年出版的 《鸟》则以静谧的风格,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永恒和人类创造力的直觉性反思。

佩斯是一流诗人,用词讲究、描写华丽,喜爱“掉书袋”,试图从神话譬喻和象征中建立各种暗示和联系。他也是一位有强烈责任心的诗人,认为诗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使生活更美好的手段,它是人类状况的一面镜子,并以歌颂超越来使人类不与其原始的本体分化。佩斯诗歌的成就在于其奢华和庄严的美,并赋予转瞬即逝的事物以永恒的意义。法国现已有纪念佩斯的永久性纪念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