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重要诗人·钟惺

诗词研究·重要诗人·钟惺

字伯敬,号退谷,又号止公居士、晚知居士,临终受戒,自号断残。祖籍吉安(今属江西),高祖始移居竟陵(今湖北天门),遂占籍焉。少时体弱多病而努力向学,笃好诗文,十八岁补诸生,困于诸生十二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举。次年,与谭元春订交。万历三十六年,遭丧子之痛,狂走南京,与林古度兄弟游。万历三十八年,登进士第,授行人,曾使蜀及典试黔中,稍迁工部主事,后改南京礼部主事,迁郎中,出为福建提学佥事。熹宗天启二年(1622),丁父忧去职,由闽经武夷、杭州、吴门还乡。惺倾心学佛,乡居注《楞严经》,草《家传》,注《楞严经如是说》十卷。天启五年,病亟,为《告佛文》,发愿受五戒,卒。惺论诗,注重表现人的真情实感,强调独创性,为矫公安派的俚俗轻率之弊,“思别出手眼,另立深幽孤峭之宗”(《列朝诗集小传》),其所求的“真诗”是:“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诗归序》)这一对诗境的理解,则不免过于狭窄,是认为只有表现“幽情单绪”、“孤行”、“独往”的作品才可称为“真诗”。故其所作诗也多运瘦硬雄健之笔刻画奇山异水、幽谷险境,以抒发其落落寡合、孤芳自赏之情。其中有些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表现其不肯趋附权贵的耿介性格。其代表作品有《红叶》、《坠蝉》、《桃花涧古藤歌》、《邺中歌》、《江行俳体》、《邸报》等。诗的取境大多幽深孤峭,构思巧妙奇特,用语避熟就生,喜用险韵。惺开创了竟陵派,其作品则成为该派作者模仿的对象,海内称诗者靡然从之。又与谭元春编选《古今诗归》五十一卷,其目的在于“引古人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求古人真诗所在”(见《古今诗归序》),作为开宗立派之经典。但钱谦益谓其“所撰《古今诗归》盛行于世,承学之士,家置一编,奉之如尼丘之删定。而寡陋无稽,错谬叠出,稍知古学者咸能挟荚以攻其短。《诗归》出,而钟、谭之底蕴毕露,沟浍之盈于是乎涸然无馀地矣。当其创获之初,亦尝覃思苦心,寻味古人之微言奥旨,少有一知半见,掠影希光,以求绝出于时俗。久之,见日益僻,胆日益粗,举古人之高文大篇铺陈排比者,以为繁芜熟烂,胥欲扫而刊之,而惟其僻,见之是师,其所谓深幽孤峭者,如木客之清吟,如幽独君之冥语,如梦而入鼠穴,如幻而之鬼国,浸淫三十馀年,风移俗易,滔滔不返“(《列朝诗集小传》)。于此可见钱氏对竟陵派之评价,在明末清初,此论颇有代表性。惺著有《史怀》二十卷、《诗经图史合考》二十卷、《禹贡合图纂注》一卷,编选、批注了《诗经》、《左传》、《汉书》等,另编有《古今诗归》、《周文归》、《秦汉文归》、《唐宋八大家文选》、《宋文归》、《名媛诗归》等。其诗文收入《隐秀轩集》。谭元春为撰《墓志铭》,今人李先耕、崔重庆为撰年表。《明史》卷二八八、《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