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三不朽
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三不朽”指的是“立德”、“立功”和“立言”三项不朽的事业。语出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所载穆叔之论:“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曰:‘……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 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范宣子之问,提出了为什么“有言”就可以“不朽”的问题,其所问主要对象是“言”。而穆叔的回答,也主要是就“立言”而论,实际上“立德”、“立功”,反而是作为衬托。这里的“言”,主要是指表现于言辞的德教、政治而言,但是先秦时代往往言、文不分,所以也包括了著书立说及赋诗作诵,也就是说,修辞之言、文学之篇,也在其中。穆叔虽然把“立言”的地位列于“立德”、“立功”之后,但是毕竟开始把“立言”与“立德”、“立功”区别开来,肯定了包括诗歌在内的“言”的独立地位和垂诸不朽的重大社会价值。这种认识,常被后世文学批评用来作为讨论诗歌的文学地位和作用的理论根据。后世重要的文论家,如司马迁《史记》,王充《论衡》,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葛洪《抱朴子》,刘勰《文心雕龙》,王勃《平台秘略论·艺文》等,都接受了这一观点,强调文学具有强大的社会作用和经久不朽的艺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