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研究·两汉:《诗经》经学的兴起与兴盛·《诗经》经学的兴起

诗经研究· 两汉:《诗经》经学的兴起与兴盛·《诗经》经学的兴起

《诗经》经学是汉代政治的产物。由于儒家主张仁政学说,反对严刑峻法; 主张法先王,常是古非今,不满现状,故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于始皇34年焚书坑儒。刘邦夺取天下时,崇信武力的实用,讨厌儒生的空谈,即位之后仍旧干戈未息,无暇顾及文化学术方面的事情。后叔孙通帮助他制定了礼仪,使他感受到做皇帝的尊严和儒学对巩固其统治地位的作用,开始重视儒学,提高儒学地位,但为时不长即去世。汉惠帝时废 “挟书之律”,民间开始有儒家经典传授。但惠帝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当时掌权的多是武臣,也不重视儒术。文、景帝之世,割据诸侯王势力增大,再用黄老之术已统治不了天下,于是要求加强政治思想的统一,儒学逐渐受到重视。文、景之时渐开献书之路,并有意识搜求儒学经典著作。文帝时便首先把“鲁诗” “韩诗”立于学官。景帝又立“齐诗”为博士。但由于“孝文本好刑名之言,乃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 《史记·儒林传》)汉武帝时,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出现了景帝平息七国之乱以后的统一局面。武帝已认识到儒、道两派冲突对政治统一极为不利,为进一步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武帝亲自策问贤良。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奏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自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于是武帝用董仲舒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建元五年兴太学,设五经博士,各以家法传授。从此儒术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正统思想,孔子成了中国思想的中心。经学正式立为政府的学官。博士官享受极高的物质待遇,必通经方可为公卿宰相,故经学又成为谋求高官厚禄的重要途径,“故邹、鲁谚曰: ‘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自此天下文化精英都倾向儒术,使《诗经》经学随两汉经学一起迅速繁荣发展,成为经学史上的“极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