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进步产生重大作用的事件·汉武盛世

对历史进步产生重大作用的事件·汉武盛世

汉武帝刘彻在位的五十余年(前140~前87年),是西汉皇朝的鼎盛时期,也是封建制度成长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多所设施,中华民族创造力蓬勃发展的时期。武帝初年,由于前代诸帝连续实行恢复生产和休息民力的政策,国家已十分富足。封建国家的统一局面也得到巩固。地方诸侯国已不再能与朝廷抗衡。汉武帝在以往高祖、文、景治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了一套适应其多所设施,“兴造功业”的需要的基本政策,核心是“举贤良、明教化”和尚法崇儒。

武帝即位不久,就连续多次大规模征召才能之士,建立郡国岁举贤良的制度。前139年,武帝诏令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前134年,武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这次董仲舒、公孙弘都以治《春秋》被举荐。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使诸列侯二千石,各择其吏民贤者,岁贡各二人”的主张,这一主张包括岁贡和定员,对象有吏有民,在制度上比较完备。察举制度初行时,郡国实行不力,有的郡不荐一人,武帝下诏严加督责。自建元元年至元封五年(前140~前106年)朝廷大规模征召人才就有六次。各方面人才的涌现和任用,是造成武帝时期鼎盛局面的重要原因。除“举贤良”进行选拔和任用封建统治所需要的人才外,武帝还承其前诸帝的做法,“明教化”,通过倡导、劝勉的手段,统一人们思想,造成忠于封建皇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武帝将乡里的教化跟严格遵守封建等级秩序直接相联系,并与举贤良密切结合。这样举荐出来的人才既能为封建政权效力,又可为乡里的表率,使有更多的人效法他们,达到“劝元元,厉蒸蒸,崇乡党之训”的目的,所以具有“以为天下先”的意义。武帝还通过兴太学和郡国学来“明教化”。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公元前124年置博士弟子员五十人,课程为儒家五经,以博士为教授,设五经博士。全国各郡还可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待遇和博士弟子一样。这些学生每年考试一次,考上中两等的当郎中官或补文学掌故,下等的黜令退学。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做地方官府的卒史。武帝还推广文翁在郡兴立地方学校的做法。这样,从皇帝、丞相、博士到地方官都会讲经学,上下一同灌输忠于皇帝、遵守封建等级和伦理秩序的意识,“明教化以统一思想”的目的实现了。

武帝统治国家的根本政策是尚法尊儒,提倡仁义德治的同时用严厉的刑罚维护统治。武帝继位初,就提倡儒学,但窦太后好黄老之学,而未能实行。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后,汉武帝便大批征召儒生,并任命好儒术的田蚡为丞相。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汉书·董仲舒传》)。从此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处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独尊儒术政策的形成,对于巩固封建统一国家、传播封建文化有其历史作用,但同时又严重地压制思想的自由发展,长期产生禁锢人们头脑的弊端。尊儒的同时,武帝把法家君王驭下的权术和严施刑罚的办法作为根本手段。对于违法者,武帝主张严治。武帝的律令越来越多。

为了进一步加强封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对各诸侯王,武帝采取了“削”、“夺”政策。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其他子弟可在王国中封侯。这样就从王国中分出几个侯国,削弱了王国的实力。前112年,武帝又以祭宗庙时王侯贡献的酎金“少或成色不佳”为理由,夺去了106个贵族的爵位。又颁布“左官律”,规定诸侯王国的官吏不得在朝内任职,防止诸侯王在中央插手。此后又用法律手段废除了大批王国和侯国。王国和侯国数目大大减少,原来绝大部分诸侯王的领地大都归中央政府统治了。另外对于郡国豪富,武帝也进行了打击。郡国豪富有的是六国旧贵族之后,有的是汉初功臣或二千石大吏之家,有的是高资富人,或其他“豪杰并兼之家”。这些人长期盘踞于郡国,欺压百姓,造成朝廷的法制在这些郡国范围内难以施行。前127年,武帝迁郡国豪富于茂陵、云陵。前96年,再次将豪富迁至茂陵、云陵。迁徙豪富,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课,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由皇帝指派一名刺史,并给他们规定了“六条事问”的职权,对地方官吏进行监督。武帝还在内廷设立一个处理文书的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参与朝政,即所谓的“内朝”,这就削弱和取代了朝臣的一部分权力,而由皇帝直接行使。

经济上,在张汤、桑弘羊的协助下,武帝实行国家垄断铸钱、盐铁官营、平准、均输、告缗等一系列措施,把地方控制的财权以及工商业者攫取的一部分利益又集于中央。西汉初允许郡县诸侯王国和私人自由铸钱。因而各种钱币杂行于市,市场物价紊乱,国家财政管理也不方便。前119年,武帝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规定使用皮币、白金、三铢钱三种货币。前113年,又解除了郡国铸钱的权力,由京师的上林三官(钟官、辨铜、均输官)专门负责铸钱事宜,并在当年把所有的旧币全部销毁,铸造了新的五铢钱,从此钱币归于统一。盐铁官营,则是分别在产盐区设盐官,雇工煮盐,又在产铁区设铁官,经营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统属于中央的大农,盐铁官吏多用过去的盐铁商人充任。均输则是由大农派出属官几十人到各个郡国,对各地应上交京师的货物,不再像过去那样长途输送,而是根据各地区对货物的需要沿途出卖,然后买取京师所需的货物。平准则是在京师设平准官,统一掌管由天下运至京师的货物,根据市场行情卖出或买进,以求物价较为平稳。这样大商贾无法囤积聚奇,操纵物价,也限制了大商人的兼并行为。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汉武帝还在公元前119年颁布了算缗、告缗令。算缗是向商人、高利贷者、手工业作坊主征收财产税和所得税,规定上述诸种人必须按期把自己的所有财产和收入呈报给国家。对商人、高利贷者凡二千缗抽一算(一百二十钱),对手工业作坊凡四千缗抽一算。另外,车、船等物资也抽一定的税。如果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则全部没收其财产,并强迫戍边一年。告缗是奖励告发呈报不实的人。规定告发者可以分取被告发者一半的财产。国家从商人、高利贷者手中得到大量土地、财产和奴婢,国家收入增加了。

在民族关系上,汉武帝也采取了果断措施。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率几十万大军北上,攻击匈奴。在强大攻势面前,匈奴节节败退,向后方大草原逃去,卫青等人分别进攻,长驱直入,深入后方一千里,匈奴纷纷溃散。以后又经过几次战役,终于迫使匈奴臣服了。到了公元前119年,西汉边境基本上安定下来了。公元前138年和119年,武帝还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原与西域友好往来的大门,从此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丝绸之路也由此开辟出来。武帝也曾多次派人到西南地区去,和边境各地兄弟民族结好。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那时候,府库充足,人民生活安定,政治局面稳定,在世界上也是当时最进步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