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戏曲·阳关三叠
是唐代的一首著名歌曲,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诗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其诗中有“阳关”与“渭城”这两个地名,所以得名《阳关曲》或《渭城曲》。由于当时演唱时将其中某些诗句再三叠唱,所以又称《阳关三叠》。这首歌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感情,能使人沉醉在依依惜别的意境之中,一遍遍地咏唱,使人回味无穷。《阳关三叠》在唐代家喻户晓,广泛传唱,《伊州大曲》中也曾吸收此歌作为第三段,可见《阳关三叠》是唐代歌曲中的精华,古代音乐的珍品,目前所见《阳关三叠》,是在琴歌的形式中保存下来的,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现存于各种琴谱中的《阳关三叠》有三十三种版本之多,可分为七种不同的曲体类型。目前较流行的曲谱原载明代《发明琴谱》,后经改编载于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歌辞已发展成包括长短句的多段作品。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从曲式结构上分析,也是变奏体中的叠奏式。每叠又分前后两段,前段除第一叠加“清和节当春”一句作为引句引,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在创作上也运用了承递、引伸等手法发展第三叠,更深刻地表现出依依不舍无限伤感的情绪。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充满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以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情真意切,深情而忧郁。最后的结尾,运用主题核心发展而成,古琴采用泛音的演奏法,更使人感到情意深切,全曲前后形成呼应,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远行的友人的关怀、留恋的感情。《阳关三叠》诗与音乐珠联璧合,是一首优秀的古代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