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各体论·律诗·品评·排律
初唐四十韵,惟杜审言。如送李大夫作,实自少陵家法,杜《八哀·李北海》云“次及吾家诗,慷慨嗣真作”是也。(胡应麟《诗薮》 内编卷四)
沈、宋本自并驱,然沈视宋稍偏枯,宋视沈较缜密。沈制作亦不如宋之繁富。沈排律工者不过三数篇,宋则遍集中无不工者,且篇篇平正典重,赡丽精严。初学入门,所当熟习。右丞韵度过之,而典重不如; 少陵闳大有加,而精严略逊。(同上)
读盛唐时排律,延清、摩诘等作,真如入万花春谷,光景烂漫,令人应接不暇,赏玩忘归。太白轩爽雄丽,如明堂黼黻,冠盖辉煌,武库甲兵,旌旗飞动。少陵变幻闳深,如陟昆仑,泛溟渤,千峰罗列,万汇汪洋。(同上)
盛唐排律,杜外,右丞为冠,太白次之。常侍篇什空澹,不及王、李之秀丽豪爽,而《信安王幕府二十韵》典重整齐,精工赡逸,特为高作,王、李所无也。(同上)
嘉州格调整严,音节宏亮,而集中排律甚稀。襄阳时得大篇,清空雅淡,逸趣翩翩然。(同上)
百韵排律,杜少陵后,如元、白 《东南行》、温岐《抱疾书怀》、韦庄 《秋日感事》,俱极精到,可入风人之选。(宋长白 《柳亭诗话》 卷三○)
初唐诸家长律诗,对偶或不甚整齐,第二字或不相粘缀。如胡钟正书,犹略带八分体,至右军而楷法大备,遂为千古立极。诗家之少陵,犹书家之右军也。少陵作,而沈、宋诸家可祧矣。故五言长韵、七言四韵律诗,皆以少陵压卷。(钱良择《唐音审体》 卷一二)
初唐王、杨、卢、骆倡为排律,陈、杜、沈、宋继之,大约侍从游宴应制之篇居多,所称台阁体也。虽风容色泽,竞相夸胜,未免数见不鲜。《品汇》 以太白、摩诘揭为正宗,钱起、刘长卿录为接武,均之不愧当家。晚唐李义山刻意学杜,亦是精丽。若夫浑涵汪洋,千汇万状,惟少陵一人而已。《上韦左相》、《赠哥舒翰》、《谒先主庙》等篇,雄浑悲壮,譬诸泰岱沧溟,高深无际,《品汇》推为大家,谅哉! 后来元、白尽多长篇,去之霄壤。(宋荦 《漫堂说诗》)
唐人排律,初推沈、宋,而宋妙于沈者,以逸胜也。盛则右丞尤在青莲之上,亦以逸不可及。至杜公广大神通,压古轶今,岑、高诸人无敢望其项背。武后时有郑愔者,其人不必言,此体却工,似为杜公开山。(叶矫然《龙性堂诗话续集》)
五言长律,陈、杜、沈、宋,简老为宗; 燕、许、曲江,诣崇典硕。老杜出而推扩之,精力团聚,气象光昌,极人间之伟观。后有作者,莫能为役。(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一七)
有气象,有神力,开合变化,自中规矩,长律以少陵为主。元、白动成百韵,颓然自放矣。(同上)
五言长律起于六韵,后渐次恢扩,至少陵而滔滔百韵矣。然句意不无重复,兼有重韵。虽少陵之才大如海,不能成连城璧也。(潘承松《杜诗偶评凡例》)
玄宗《早渡蒲关》,藻耀鲜明,气势稳称,王荆公《百家诗选》 以为压卷,吾无间然。陈子昂之《白帝》、杜审言之《赠苏味道》、沈佺期之《和韦舍人早朝》、宋之问之《晦日昆明池应制》,景龙以前之名篇也。张曲江、宋广平、张燕公、苏许公应制诸作,雄厉振拔,见一代君臣际会之盛。卢象《送綦毋潜》、祖咏《清明宴刘郎中别业》,潇洒脱俗,全是古诗兴趣,不独李太白“黄鹤西楼月”一篇也。(管世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王摩诘之舂容,李青莲之洒落,岑嘉州之奇警,高达夫之沉著,长律中缺一不可。李、杜二公,古今劲敌,独七言律与五言长律,太白寥寥数篇而已,岂若少陵之“琼琚玉佩,大放厥词”哉! 少陵长律,排比铺张之内,阴施阳设,变动若神。元微之素工此体,故能识其奥窔。而李之逊杜,实在此处。元遗山以讥微之,亦好高而不察实也。(同上)
大历诗人,多用此体诗为祖饯。如钱起《送刘相公江淮催转运》、《送王谏议东都居守》、《送郑书记》,皇甫冉、吉中孚《送归中丞使新罗》, 韩翃《送王相公幽州巡边》, 耿湋《送蒋尚书东都留守》,卢纶《送鲍中丞赴太原》,皇甫曾 《送和蕃使》,莫不声华冠冕,词旨安和,使节星轺,得之增重。才子之名,信不虚也。(同上)
柳子厚 《同刘二十八述旧言情八十韵》,韵愈险而词愈工,气愈胜,最为长律中奇作,称柳诗者未有及之者也。刘梦得《历阳书事七十韵》,亦足旗鼓相当。(同上)
白傅百韵律诗三首,字字调和,铢两悉称。学者未能骤窥少陵门径,且从此置力,亦犹七律从大历诸公入也。元微之次韵一首,亦同声之应焉。(同上)
李义山瓣香子美,此体尤可乱真,得意处非特不愧之而己。温飞卿才多而捷,又善蕴藉,皆施之长律尤宜。(同上)
五言长排必以少陵为大宗。岑参、王维篇幅尚窘,后来元、白滔滔不绝,失之平滑,不足仿效也。(施补华《岘佣说诗》)
五排专宗老杜,参以义山,此外无可津涉。(朱庭珍《筱园诗话》 卷一)
五言排律,初唐如陈、杜、沈、宋,雄健浑深; 至少陵则如五花八阵,已臻极致。他如元宗皇帝,王、杨诸子,燕、许二公,王维、岑参之流,胥有佳构。要之,此体即可同五律之兼收初盛。后此,则刘长卿尚见谨饬,元、白虽洒洒数十韵,终乏结构之功。(钟秀 《观我生斋诗话》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