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典籍论·总集·才调集

唐诗·典籍论·总集·才调集

余少博群言,常所得志,虽秋萤之照不远,而雕虫之见自佳。古人云: 自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也。又安可受诮于愚卤,取讥于书厨者哉? 暇日因阅李、杜集、元、白诗,其间天海混茫,风流挺特。遂采摭奥妙,并诸贤达章句,不可备录,各有编次。或闲窗展卷,或月榭行吟,韵高而桂魄争光,词丽而春色斗美,但贵自乐所好,岂敢垂诸后昆。今纂诸家歌诗,总一千首,每一百首成卷,分之为十目,曰《才调集》。庶几来者,不诮多言,他代有人,无嗤薄鉴云尔。(韦縠《才调集叙》)

蜀监察御史韦縠编唐人诗一千首,每一百首为一卷,随手编成,无伦次。其所宗者虽李青莲及元、白,而晚唐人诗十居其七八。(胡震亨 《唐音癸签》 卷三一)

韦縠 《才调集》所选唐人古律歌诗凡一千首,中如元稹、李商隐、温庭筠、韦庄各五六十篇,而佳者多遗、高、岑、王、孟诸公仅见一二,而又非所长; 至不知名者十居二三; 晚唐怪恶、亦每每而见。自题曰:“暇日因阅李杜集、元白诗,其间大海混茫,风流挺特,遂采摭奥妙,并诸贤达章句”云云。今所选,杜又不录,岂以元白为有调,杜反为无调耶?(许学夷 《诗源辩体》 卷三六)

《才调集》乃西昆门户,《瀛奎律髓》 则西江皮毛。较其短长,《才调集》未至误人。《瀛奎律髓》无论其他,只此四字名目,已足贻笑无穷。(李重华《贞一斋诗说》)

《才调集》 目录云:“古律杂歌诗一百首”。古者,五言古也; 律者,五七言律也; 杂者,杂体也; 歌者,歌行也。此是五代时书,故所题如此,最为得之。(吴乔《围炉诗话》卷二)

《才调集》 载王之涣《惆怅词》,容斋因之。无论其诗气格迥异,而之涣开元时人,乃预咏霍小玉、崔莺莺事,岂非千古笑柄。按《惆怅词》乃王涣所作,涣字群吉,晚唐人,诗载计敏夫《纪事》,今正之。(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凡例》)

韦縠 《才调集》选,固多明丽之篇,然如《会真诗》 及“隔墙花影动”等作,亦采入太白、摩诘之后,未免雅郑同奏矣。奈何阐扬其体,以教当世耶! (沈德潜 《说诗晬语》)

自序称观李杜集、元白诗,而集中无杜诗。冯舒评此集,谓崇重老杜,不欲芟择。然实以杜诗高古,与其书体例不同,故不采录,舒所说非也。其中颇有舛误。…… (韦)榖生于五代文敝之际,故所选取法晚唐,以秾丽宏敞为宗,救粗疏浅弱之习,未为无见。至冯舒、冯班意欲排斥宋诗,遂引其书于昆体,推为正宗。不知李商隐等,《唐书》但有三十六体之目,所谓西昆体者,实始于宋之杨亿等,唐人无此名也。( 《四库全书总目》)

冯定远班表章《才调集》,寝食以之,尤工为艳词。(杨际昌 《国朝诗话》 卷二)

李廓乐府,视张、王大减。不知《才调集》何以舍仲初而独取之? 此自是好恶各别。(翁方纲 《石洲诗话》卷二)

韦榖《才调集》,未免雅郑同陈,而冯定远批本,又近于拘俗,幸渔洋先生删为善本,诚韦氏之功臣也。(田同之《西圃诗说》)

风骚而后,诗学莫盛于唐,前后选本不一,于蜀则有监察御史韦縠《才调集》十卷,诗千首,一百七十余家。大约导源汉魏,沿溯六朝,如原叙所云:“韵高而桂魄争光,词丽而春色斗美”者。相传始刻于宋时沈氏。前明则有临安陈氏刻本,华亭徐氏钞本。虞山冯定远复得钱、叶、赵、宋诸家抄本,印证校勘,加以评点,蔚为完书,而笺注犹阙,读者惜焉。……或有以是集载李与元、白,不载杜,且多以一人互见各卷,及叙次诸人不拘时代为说者,自属择精语详之义。然縠生五代文敝之际,惟以浓丽秀发求当时粗俚之习,故所录多晚唐而不及少陵,义各有当。《四库全书》称其于诗教有益,询定评也。至于传抄日久,间有凌佚,存参考而寄幽情,好古者往往如斯,况缘殷本而增之又增,其征引也博,其辨析也精,此真艺林之大观,庶几接笺注于选骚者矣。(吴玉伦《才调集序》)

韦御史此集,取诗千首,无体不备,无美不臻。韦生五代文弊之后,特撷初、盛、晚唐之菁华而甄录之,故所采尤为精审。其自序云:“韵高而桂魄争光,词丽而春色斗美”,二语己括此编之全。(邓华熙 《重刻才调集补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