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宋清诗词·隋唐诗歌·陈子昂》鉴赏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出身富家,少年任侠,十七、八岁后才专心读书。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上书朝廷,为武后所赏识,任麟台(秘书省)正字,后迁右拾遗。直言敢谏,所陈多切中时弊。曾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受到排斥打击。三十八岁时辞官返乡,为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年仅四十二岁。后世称为“陈拾遗”。
他在政治上针对时弊,纵论益国、利民、息兵和明讼、安边等,颇有见地。他在文学上,则提倡汉魏风骨,主张作诗要有兴寄,强调文学社会意义,反对齐、梁以来的浮艳诗风。他的文学创作与文学主张,对唐代及后世都有积极影响。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杰出诗人,现存127首诗歌,毫无梁陈绮靡气息,以其38首组诗《感遇》最为著名。他的文学革新主张,则比诗歌更有影响。后世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韩愈等,都甚为推崇。正如清人王士禛所说:“夺魏晋的风骨,变梁陈之俳优,陈伯玉之力最大。”(见《古诗选》)
传世有诗文合编的《陈子昂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