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与文学传统·宋词与文学传统·典故

宋代文学与文学传统·宋词与文学传统·典故

用典,是宋词继承文学传统的又一体现:一方面,写作时运用典故,是中国文学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另方面,这些典故本身也是古代文学的一种积淀,也是一种文学传统。

用典,在中国文学中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不仅屡屡用于创作中,也每每见诸表述评论性的文字,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就引用邢邵的话说“沈侯(按,即沈约)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这里的“用事”就是用典。而刘勰《文心雕龙》中设《事类》一篇,更是有例有论,对“用事”做了极精辟的论述。实则早在先秦时代,大夫们常常“赋诗言志”,引用《诗》中的某些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未尝不可以说是“用事”的滥觞。

所谓典故,大致有事典和语典两种。在宋代,文人创作时运用典故已极为普遍,且颇为讲究,有专门的研究。如宋人陈绎曾《文说》就把用事分成九类。具体到词的创作中,用典亦极其普遍:“请长缨”、“新亭泪”、“灞陵呵夜”、“著祖生鞭”、“横槊题诗”、“廉颇能饭”、“唾壶击缺”、“系颈单于”,以及“潘鬓”、“楚腰”、“韩香”、“云雨”,等等,比比皆是。豪放雄武如辛弃疾者,亦被人批评为“用事多”(岳珂《桯史》卷3)、“掉书袋”(刘克庄《刘叔安感秋八词跋》)。 以上所举,都是“事典”的范畴。还有一种“语典”,就是借用、套用、化用前人诗句或句意。两宋词人尤其喜欢用唐五代及宋初著名诗人的诗句。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化用杜甫“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自然,人们还熟悉小晏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竟是一字不变地借用五代诗人翁宏《春残》诗中的原句,而秦观的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也是化用隋炀帝诗句“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此外,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就是化用唐代诗人金昌绪的《春怨》诗句,张元幹《贺新郎》中“十年一觉扬州梦”借用晚唐诗人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诗句(姜夔《扬州慢》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则暗用杜牧诗典),而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一词又完全化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石头城》、《乌衣巷》的诗句和诗意,写来却浑然一体,如同己出。

用典方面,还有一种用法就是“用词”,即将某个典故提炼成一个词语用在句中,此类典故,如“玉箸”、“湘竹”、“章台”、“刘郎”、“寸肠”、“夭桃”等,在宋词中也随处可见。

无论事典也罢,语典也罢,宋代词人屡屡用典,也充分体现了对前代文学传统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