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平仄

宋词鉴赏·《宋词的平仄》

诗词为什么要讲究平仄,其原因不过两个。

第一,读着有抑扬顿挫的音乐感、节奏感。第二,和音乐的关系。诗和词都是要演唱的,曲调有高低抑扬的变化,语言有平上去入四声,两者必须和谐相配,才能相得益彰,否则就成抵牾,非但不美,且不可歌。李清照说苏东坡等人的词是“句读不葺之诗”(《词论》),后来明代临川派剧作家汤显祖的作品自称要“拗尽天下人嗓子”,也就是词曲不能相配,很难演唱。说的大概就都是这种情况。

举一个例子:



这是一首著名歌曲的第一句。旋律铿锵有力,但是大家可以试试,看这个“灯”字能否唱清楚。唱出来一定是“等”。为什么呢?因为“灯”字是阴平声,用现在普通话的说法,是一声,即从头至尾都是平的,既不上扬,也不下坠。而这一句的旋律是从高到低再上扬,而“灯”字正在从高到低再上扬的地方,所以,上声、去声字,也就是第三声、第四声字才与旋律相配。也就是说,如果先有这一句旋律,再按律填词,那么,第三个字只能是仄声字,而且最好是上声字,不能是平声字。

再以《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为例:



同样的道理,这个“腰”字是没有办法唱清楚的。如果把这个“”改成高八度的“6”,就可以唱清楚了。

明明知道这种字没有办法唱,而演唱的人又想尽办法要把它唱出来,就是古人所说的“拗折嗓子”。

如果先有词,再按词配曲,那么词怎么写都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先有曲调,再倚声填词,即古人所说的“由乐定词”,那么,就必须要让文字的四声调配与旋律的起伏变化一致。这就是诗词为什么必须要讲究平仄的原因。

词的句式,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和七字句。但是,由于它们是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词牌中,与之相配的旋律非常丰富,所以变化无穷,很难按照诗律的标准来套用。现在的一些讲词律的书,有许多都是按诗律来比附,或者按某种想象来规定某一种平仄要求,然后在那么多词作中去找适合自己理论的例句,而与自己所说不合的,当然就舍去不用。

比如四字句,一般讲词律的书说有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两种,还有特定形式的仄平平仄,其中第三字只能用平声,不能用仄声。但“卖花巷陌”“片帆岸远”就是仄平仄仄的句式。

其实,如果用数学排列组合的规律来看,以平仄排列为四字句,一共可以有十八种形式,在宋词中,这十八种形式几乎都能找到。既然是这样,是不是就等于说是没有规律可言,怎样填都行呢?那又不是。

平仄的安排既然与音乐有关,而每一个词牌,曲调是早就固定了的,那么,这一个词牌中的每一句的平仄,也就是固定的。离开了词牌来空谈平仄规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按《词律》和《钦定词谱》,《清平乐》首句就是四字句,因为上片句句入韵,而且是仄声韵,所以第四字是仄声。按照词谱,一般是“仄平平仄”的句式,而第一字和第三字又是可平可仄,实际上,只是规定了第二字必平,第四字必仄。我们现在看到的《清平乐》,许多都是平平平仄和平平仄仄的形式。《踏莎行》首句也是四字句,但因为规定了最末一字是平声,所以一般是仄仄平平句式。《减字木兰花》《桂枝香》《霜天晓角》首句也是四字句,最后一个字押仄声韵,所以一般是平平仄仄句式。《庆春宫》《氐州第一》《山亭柳》首句也是四字句,一般是平仄平平。《华胥引》首句也是四字句,一般是平平平仄。

以上仅是随手举出的四字句的句型,而且只在首句,如果在其他词中去找一找,句型还很多,比如:



平仄仄仄 风露渐变(柳永《戚氏》)

仄平平平 楚峡云归(柳永《倾杯》)

仄仄平仄 曾教风月(毛滂《减字木兰花》)

平平仄平 花发路香(秦观《望海潮》)

平平平平 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仄仄仄仄 此夜厌厌(柳永《倾杯》)

仄平仄仄 卖花巷陌(柳永《甘州令》)

平仄平平 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仄仄仄平 素景楚天(柳永《临江仙引》)

平平平仄 西池烟草(晏几道《清平乐》)

平仄仄平 烟柳画桥(柳永《望海潮》)

仄平平仄 满川云树(秦观《钗头凤》)

平平仄仄 浓云骤雨(黄庭坚《减字木兰花》)

仄仄平平 拜月楼空(贺铸《忆秦娥》)



四言句如此,其他句式也差不多。由此可见,如果离开具体的词牌来分析词的平仄规律,是毫无意义的。

词是配合音乐演唱的,音乐的结构形式变化无穷,与之适应的文字,也是变化无穷的。

唐五代和两宋词人填词,是根据词牌所包含了的旋律因素。古人所说的“倚声填词”,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是“倚声”。当时习用的词牌,不过几十个,每个词人,还并不是全都用到,而且经常都在填,经常都在唱,即使自己不会唱,旋律也听熟了。后来词的唱法慢慢失传了,后人填词,没有曲调的限制,绝大部分的词,都不再用来演唱,变成了纯文学的东西。那么词的格律,包括字数、句读、分片、用韵、平仄、对偶等,又根据什么来定标准呢?

《词律》和《词谱》一类的著作,是把前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词人的作品的格律,用作后人填词的标准。我们只要按着这些规定去填词就可以了。

但是,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不必字字都依《词谱》,这是做不到的,也没有必要。《词谱》中有许多标明可平可仄的地方,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词谱》所标的远远不够,不信,你可以随便选一个词牌,按《词谱》的规定去分析宋人的词作,你会发现,宋人在填词的时候要随意得多。

第二,关键字不能随意。什么是关键字?比如“住字”,也就是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平仄是不能错的。

第三,词中有许多五、七言,是借用了近体诗的格律,但不能全以诗律来套词律。词的五、七言句式平仄变化很多,甚至出现了“仄平仄平仄”(柳永《望海潮》“怒涛卷霜雪”),这在格律诗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