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艺术技巧·构象炼境《自然冲淡》原文|注释|赏析

构象炼境《自然冲淡》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王、孟诗大段相近,而体格又自微别。王清而远,孟清而切。学王不成,流为空腔;学孟不成,流为浅语。如此诗之自然冲淡,初学遽躐等而效之,不为滑调不止也。(李庆甲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

【诗例】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解析】

诗的自然风格,一般可以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写景抒情真切自然,二是语言自然。写景时,在反映景物本来面貌的基础上,描绘出最生动精彩的画面,即得于自然景物的天然之趣;抒发感情,是纯真深厚的情感的由衷显露,即真情实感。这样的写景抒情毫不粉饰做作。如王维《山中》诗:“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分明是深秋时大山中多层次景物的生动图画,其中融入了作者的清幽闲逸的心情。

语言的自然,指用形象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不做作,不雕饰,不晦涩,无陈词滥调。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词语极自然,然而写出了优美生动的意境。谢宣城《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景色明艳如绘,然而词语是自然而工丽的,毫无做作之感。也可看出,自然同平淡质朴有所区别,自然不完全排斥工丽。

诗真正具有了自然的风格,就会呈现一种神韵,一种伴随诗的形象而强烈感染人的艺术魅力,如 “行云流水,文理自然,恣态横生” (苏轼《答谢民师书》),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给人以真实、清爽、馨远的美感。

平淡也是诗的艺术风格。周振甫先生说:“平淡不同于平庸和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的,所以说‘平淡有思致’。……平淡正是这样,表面平淡,含蕴深厚。平淡的作品语言力求朴素,不做作,不雕饰,不尚辞藻,也要力求精练,正如王安石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内容精辟,深入浅出,好像平易,写时要反复推敲,是艰辛的,写定后容易看,容易懂。” (《诗词例话》)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也指出平淡的特点是“浑朴中出苕秀”,因为浑朴,所以显得平淡;因为苕秀,所以诗味绵长。平淡,在宁静中显示恬适之美,给人以美感享受。

平淡的风格,是高度的艺术才能经过长期艺术实践结出的果实,是得来不易的。梅圣俞《赠杜挺之》诗中说:“作诗无古今,欲选平淡难。”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东坡也曾说: “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 《与侄书》)

平淡根源于自然,是自然的升华。元好问《论诗》中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苏轼《与苏辙书》),以独特的质朴平淡的风格倍受人们推崇。朱熹说:“渊明诗平淡出于自然”(《朱子语类》),这是陶渊明诗的艺术魅力所在。王维、孟浩然都对陶渊明有所继承,并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

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还说:“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这里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艺术标准,那就是把自然与平淡结合起来的格调,也就是纪昀评孟浩然《过故人庄》所呈现的 “自然冲淡”。

《过故人庄》是一首极自然完美的诗作。诗在描述层次上是顺其自然的:故人邀至,开轩把酒,约秋赏菊,因而使人感到那么亲切;诗人安适田园,乐与田家为友的真挚情感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诗人写景也是以极自然清淡的笔墨,勾勒渲染绿村环围、青山远斜的淡彩画面,有田园清新之趣。诗人的语言也似脱口而出,与田园的质朴气息交融着,笔笔自然,不见锤炼之痕。诗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绝妙的契合,将艺术美融入了诗的血肉中,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神韵充溢着,感染着人。

此诗的艺术魅力还来自它的宽和淡泊。诗的写法“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分散在全篇中。”(闻一多语)这种与自然高度默契的宽和淡泊之美,也深化了自然之美,读来使人有一种恬适、淡远的感觉,好像淡到看不见诗;然而诗真实深挚的情境,朴质无华的诗句,又和人们是这般亲近,令人回味不尽,确是“语淡而味终不薄” (沈德潜《唐诗别裁》)。

正是孟浩然这种“自然冲淡”的风格,成就了他的诗名,“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至于这种风格,是靠深厚的功底和长期的艺术修养与实践才形成的,是达到了文彩完美之后转趋老练而来,并非一朝一夕径直可就。故纪昀告诫不要从表面学习仿效。清人吴乔也有这样的意见,他说: “诗忌闹,孟独静。诗忌板,孟最圆。……孟诗极平熟之句当戒。” (《围炉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