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这是周成王在祖庙祭祀时,劝诫助祭诸侯们的诗。
此诗依内容可分为前后两部分。从开头到“继序其皇之”为第一部分,是周成王对诸侯们的敕诫之词;从“无竞维人”到结尾为第二部分,周成王在敕戎诸侯们的同时,也蕴含着自我警诫的意思。
周代是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但它又保存了某些部落联盟的性质。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但各国诸侯在其封地里又有比较大的独立性。这首诗歌便体现了这种时代特点:周天子对诸侯施行的是恩威并用、又打又扶的政策。此诗的第一部分便由此而可分为前后两层。诗歌开头四句为第一层,是周天子对诸侯们的褒奖。周天子称赞这些有文德而又光明(辟)的诸侯(公)给周王朝带来了福祥(祉福),给他带来了无穷(疆)的恩惠。他表示要让子孙永远保存下去。在这里,“锡兹祉福”一语颇费解。《毛传》《诗集传》等大都解释为因诸侯们助祭而使老天爷降下了福祥。从文句看,这似乎有点勉强。因为诗歌明言是列公锡兹福祥。郝楚望有一段话可供参考。他说:“此诸侯犹多盟津之诸侯,故嘉乃功,戒勿忘先王也”“‘锡兹祉福’,谓群公夹辅先王,克定大业,今日祉福皆群公之锡也。”(见明朱朝瑛《读诗略记》)接下来的四句为第二层,是周天子对诸侯们的敕诫,在敕诫中也包含了许诺。这是承前四句而来的。诸侯既然对王朝有功,那么他们当然会取得周天子的恩赐。这是诗歌本身所蕴含的逻辑结构。但诗歌作者在此结构之中却插入了意味深长的附加条件。周天子向诸侯们表示:只要他们在封国内勤勉执政,不过分损坏其国家(封,大;靡,损坏),周王自然会尊崇他们的。考虑到他们此番助祭之功,周王一定会让他们的子孙在其封国之内代代依次继承下去,并张大基业。这里暗示出:否则的话,周王的态度便与此相反了。(此处“唯王其崇之”之“王”,有人理解为受祭的先王,亦不无道理。)周成王态度明确,表述却十分委婉,这是宗庙文学的特点,也是盛世之音的体现。
至此,对诸侯们的劝诫已经得到了恰如其份的表现。诗歌便进入了到第二部分。方玉润说:“古人说诗,正意既毕,言外必有余波层出不穷,乃能使人领略不尽。试思此诗若无后段,则不过戒诸侯辞耳,有何意味?”他後敏税地看到了这部分在全诗中的地位。这部分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格言诗。它虽然是前部分内容的升华,但其意义却超越了全诗的范围。它昭示人们说:只有谦恭自守才是人最大的美德;只有人的品德才是光明的。它希望四方诸侯以此为模型陶铸自己。这四句中的前后二句的语法结构和内容都大体相同。我们所以将它看作有意的重复。无竞,无争;不通丕,大;显明;四方、百辟,均指诸侯;训、型,均指以某物为训条、模型之义。
从《雅》《颂》的有关篇章可以知道,周人往往将他们的先祖如文王等,看作德行的典范。因此无竞为尚德自然是先王留传下来的治国法宝了。这样,诗歌就回复到祭祀先王的目的而水到渠成地发出“於乎,前王不忘”的感叹了。由此不难看出,诗歌的艺术构思是多么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