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齐中御府长信病[1],臣意入诊其脉,告》鉴赏
“热病气也[2]。然暑汗,脉少衰[3],不死。”曰:“此病得之当浴流水而寒甚[4],已则热[5]。”信曰:“唯,然[6]!往冬时,为王使于楚[7],至莒县阳周水[8],而莒桥梁颇坏,信则揽车辕未欲渡也[9],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10],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11],有间而身寒,已热如火,至今不可以见寒。”臣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12]。即使服药,出入二十日[13],身无病者。所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脉时,并阴[14]。脉法曰“热病阴阳交者死[15]。”切之不交,并阴。并阴者,脉顺清而愈,其热虽未尽,犹活也。肾气有时闲浊[16],在太阴脉口而希[17],是水气也[18]。肾固主水[19],故以此知之。失治一时,即转为寒热[20]。
【段意】 记病案之四:齐中御府长信有病,诊断为热病,出汗后已不危险。病因是水中受寒引起发热。诊断准确。服用液汤火齐三次病愈,再服药20来天,疾病全消。病案中细述了脉象及病理,并分析了热病的不同情况。
注释
[1]中御府长:官名,诸侯王国中御史大夫府之长官。信:人名。[2]热病气:言脉象上有热病之气。热病,病名,由外感引起。[3]暑汗:炎热出汗。少衰:稍弱。[4]当浴流水而寒甚:言洗浴于流水之中而寒冷已极。[5]已则热:过后又热。已,随后,旋即。[6]唯:谦恭的应答声。然:是的、不错。[7]使:出使。[8]莒(ju)县:在今山东莒县。阳周:水名,在莒县境。[9]揽:握住。[10]几(ji):几乎。[11]濡(ru):浸湿。[12]病已:病治愈。[13]出入二十日:言约二十天。[14]并阴:中医学名词。言病得之于水湿之邪,“水者阴气也”,其病属阴;在脉象上也呈现阴脉,即称“并阴”。[15]阴阳交:病症名。热病虽出汗却不退热,脉搏躁动急速,发狂言不能食。中医认为是阳邪入于阴分,交结不解,是危重病症。[16]肾气:中医学名词。禀赋于父母先天之精气,肾精化生之气。闲浊:略微重浊。[17]太阴:经脉名称之一。脉口:即寸口,两手供医生诊脉的部位。希:通“稀”。[18]水气:水液停留于体内而产生的病症。多因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而造成。[19]肾固主水:肾脏主管全身水液代谢。[20]寒热:病症名,是恶寒发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