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北次二经》译文与赏析

北次二经

《五藏山经传》卷三载:“此经所志,自今以北迄黑龙江源诸山也。”在吕调阳看来,这一卷说的主要是,永定河源(发源于山西宁武桑干河)至黑龙江源(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南侧,在石喀勒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形成)之间一系列的山脉。

【原文】

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首枕汾,其名曰管涔(cén)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译文】

北方第二列山系的第一座山,坐落在黄河的东岸,山的首端枕着汾水,这座山叫管涔山。山上没有树木,却到处是茂密的花草,山下盛产玉石。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黄河。

【原文】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1)。酸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汾水,其中多美赭(2)。

【注释】

(1)赤银:最精最纯的银子。这里指天然含银量很高的优质银矿石。

(2)赭:即赭石,一种红土中含着铁质的矿物,主要用作颜料。

【译文】

再往北二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少阳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赤银矿。酸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汾水,酸水中有很多优良的赭石。

【原文】

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lǔ)麋(1),其鸟多白翟白(yóu)(2)。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鮆(zī)鱼,其状如儵(yóu)而赤麟(3),其音如叱(4),食之不骄(5)。

【注释】

(1)闾:据古人讲,是一种黑母羊,形体似驴而蹄子歧分,角如同羚羊的角,也叫山驴。

(2)白:即前面已说过的白翰鸟,据古人讲就是白色山鸡。

(3)儵:通“鯈”,这里指的是小鱼。麟,通“鳞”。

(4)叱:大声呵斥。

(5)骄:应作“骚”,骚臭。

【译文】

再往北五十里,有座山名叫县雍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玉石,山下蕴藏着丰富的铜矿石,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山驴和麋鹿;而禽鸟以白色野鸡和白翰鸟居多。晋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汾水。水中生长着很多的鱼,形状像小儵鱼却长着红色的鳞甲,发出的声音如同人的大声斥责之声,人吃了它的肉就能可以治疗狐臭病。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苍玉。

【译文】

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狐岐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都是青石碧玉。胜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汾水,水中有很多苍玉。

【原文】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wěi)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译文】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白沙山,大小方圆三百里,山上到处是沙子,没有花草树木和禽鸟野兽。鲔水从这座山的山顶发源,然后潜流到山下,水中有很多白玉。

【原文】

又北四百里,曰尔是之山,无草木,无水。

【译文】

再往北四百里,有座山名叫尔是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水。

【原文】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狂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浮水,其中多美玉。

【译文】

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狂山,没有花草树木。这座狂山,冬天和夏天都有雪。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浮水,狂水中有很多优良玉石。

【原文】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诸余之山,其上多铜玉,其下多松柏。诸余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旄水。

【译文】

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诸余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铜矿石和玉石,山下有很多茂密的松树和柏树。诸余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旄水。

【原文】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敦头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qióng)泽。其中多(bó)马,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译文】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敦头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但不生长花草树木。旄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邛泽。山中有很多马,长着牛一样的尾巴和白色的身子,只有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人的呼唤。

【原文】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páo)鸮(xiāo)(1),是食人。

【注释】

(1)狍鸮:传说中的一种怪兽,不但吃人,而且非常贪婪,如果吃不完,还要把人身的各个部位咬碎。

【译文】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钩吾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铜矿石。山中有一种野兽,长着羊一样的身子人一样的面孔,它的眼睛长在腋窝下,有着老虎一样的牙齿和人一样的指甲,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名字叫狍鸮,是能吃人的。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北嚻之山,无石,其阳多碧,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名曰独(gú)。有鸟焉,其状如乌,人面,名曰(bàn) (mào),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暍(yē)(1)。涔(cén)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邛(qióng)泽。

【注释】

(1)暍:中暑,暑热。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北嚻山,山上没有石头,山南阳面多出产碧玉,山北阴面多出产玉石。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一般的老虎,却长着白色身子,狗的脑袋,马的尾巴和猪脖子上的硬毛,名叫独。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人的面孔,名叫,总是在夜里飞行而白天隐伏,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不会中暑。涔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邛泽。

【原文】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其兽多居暨(jī),其状如彙(wéi)而赤毛(1),其音如豚(tún)。有鸟焉,其状如夸父(2),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嚻,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dòng)(3)。

【注释】

(1)彙:据古人讲,这种动物长得像老鼠,身上有红色的毛,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硬。

(2)夸父:即前文所说的举父,长得像猕猴的一种野兽。

(3)衕:腹泻。

【译文】

再往北三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梁渠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脩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雁门水。山中的野兽大多是居暨兽,形体像彙却浑身长着红色的毛,发出的声音如同小猪叫。山中还有一种禽鸟,形体像夸父,长着四只翅膀、一只眼睛,还有狗一样的尾巴,名叫嚻,它的叫声与喜鹊的鸣叫相似,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治疗肚子痛,还可以止腹泻。

【原文】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

【译文】

再往北四百里,有座山是姑灌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在这座山上冬天和夏天都有雪。

【原文】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shàn)(1)。有木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注释】

(1):同“鱓”。即黄鳝鱼。

【译文】

再往北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湖灌山,山南阳面盛产玉石,山北阴面盛产碧玉,并有许多小的野马。湖灌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鳝鱼。山里还生长着一种树木,叶子像柳树叶,却有红色的纹理。

【原文】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huán)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1),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注释】

(1)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译文】

再往北行五百里水路,然后经过三百里流沙,便到了洹山,山上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生长着一种三桑树,这种树不长枝条,树干高达一百仞。山中还生长着各种果树。山下有很多怪蛇。

【原文】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是錞(chún)于北海(1)。

【注释】

(1)錞:同“蹲”依附。这里是坐落、高踞的意思。

【译文】

再往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敦题山,山中不长花草树木,但蕴藏有丰富的金矿物和玉石。这座山坐落在北海的岸边。

【原文】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

【译文】

总计北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尾,自管涔山起到敦题山止,一共十七座山,绵延五千六百九十里。诸山山神都是蛇的身子人的面孔。祭祀山神是把毛物中用作祭品的一只公鸡、一头猪一起埋入地下;在祀神的玉器中用一块玉璧和一块玉珪,一起投向山中,祀神时是不用精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