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类·忠愤之气,随笔涌出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龙川痛心北虏,亦屡见于辞,如水调歌头云……念奴娇云……贺新郎云……又……忠愤之气,随笔涌出,并足唤醒当时聋聩,正不必论词之工拙也。(冯煦《蒿庵论词》)
【词例】
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陈 亮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址,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解析】词为 “艳曲”,多在浅斟低唱中产生,发尽缠绵悱恻之情,故 “婉”为词之宗。自东坡之后,词境大开,遂有慷慨愤世之作、激扬不平之咏。生当北虏入侵、宋室南渡的陈亮,就常常借词这种形式发抒他那 “抑郁而不得泄”的 “天地之正气”(淳熙五年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龙川为文,几无一不言恢复者,其词慷慨豪放,与稼轩为近。两人志同道合,意气相投,几曾互为唱和、同韵而赋。《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中,陈亮在这位同道知音面前一畅心曲,一上来就把世事的反复无常说了个透:“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这里借用 《庄子·知北游》 中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和 《淮南子》 中“冬日之葛”、“夏日之裘”来说明世道的颠倒混乱,言词间饱含着满腹辛酸和牢愁。另一首《贺新郎》,劈头 “离乱从头说”一句,把赵宋王朝自 “澶渊之盟”以来百余年间辱国丧权的历史罪责统统抖落了出来,从而严厉地指责了给百姓带来 “离乱”之苦的统治者的所谓 “爱民”的虚伪本质,以及在这种幌子下肆意推行投降政策,致使民心涣散、“壮气尽消”的严重的社会恶果,词人悲愤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亏杀我、一星星发!”这满头的星星白发,等来的却是可悲的耻辱! 春秋时,中原大国齐国的国君景公慑于南夷之吴,因 “涕出女吴”,送女和亲,而鲁国屡为强齐侵凌却不予反击,终愈益衰败。陈亮面对这重演的历史悲剧,愤怒地喊道:“涕女出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这个 “问”字是他对辱国苟安的统治者的严厉质问和谴责。
杜甫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向被认作直率抒情的好诗,“没有第二首比得上了”(周振甫 《诗词例话》),诗人充沛的情感涌于笔端,把收复两河后的激动、喜悦、欢畅、轻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诗词中这种 “直率”型的表情方式,则与端起的直截十分有关。杜诗中起句出一 “忽”字,似显突兀,然而在一 “传”一“闻”之间,已将缘由道明,并恰到好处地写出对所期情况的必然心态,于是下面的情感内容便如水之奔流,随笔自然涌出。未之成诗,意已在先,那充塞于诗人胸腔的情和意,便是滔滔奔流的 “源头”。陈亮在他的《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就曾慷慨陈辞:“南师之不出,于今几年矣”,“岂以堂堂中国,而在五十年之间无一豪杰之能自奋哉!”这就是其 《水调歌头》 中起首两句的笔意,“北群”,用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中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意,以比喻人才,“水调歌头”起首多用对句,此与 “南师”对举互义,表现了词人对兴师北上,重振宋廷的抗敌愿望。这种意志,通过 “不见”已 “久”、“谩说”已 “空”的情绪的抑之又扬,迸发出一股激情,对于朝廷把章德茂这样的 “万夫雄”派去为金主拜寿、使之如河水东流那样俯伏金廷的做法,表示极大的愤慨,“自笑”是出由章德茂口吻的一种充满郁忿的苦笑,接着安慰说:姑且再向金国朝拜一次,今后定会把他们掳来京城的。“藁街”是汉代长安一条专供外国使臣居住的街道,此用元帝时汉使陈汤斩匈奴郅支单于,并奏请“悬头藁街”的典故(见 《汉书·陈汤传》),陈、章作为使臣的身分同,此以典实说之,还隐含某种激励的意思。这两句,“拜”是实,“逢”是虚,而以一 “且”字将说实轻轻带过,“会”字有“会当”的意思,却将虚想中的决心重重地点出,在一反一正、一实一虚中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企求。怀着这种现实矛盾和因而蕴积而成的苦苦的自信,下片直承前意,“臣戎”是宋、金两廷统治者强加给人民的现实危机,可是在为古代圣君所开创的国土上,有着自强不息传统的人民决不甘愿向敌人俯首称臣,一个“耻”字坚决地否定了统治者对民意的肆意践踏,骂倒了朝廷上下那班丧权辱国、苟且偷生的可耻之徒。“一个半个”,释者多谓是反意,言决不止此。我认为,这里实在只是说“一个半个”而已,顺 “于中应有”而来,这几句实是说: 有着如此优秀传统的中原大地上,总该有个把以称臣戎狄为耻的人吧! 言语中包含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自豪、自信,还更有对于现实危机的清醒意识和忿激情绪,其意正同 《第一书》 中“岂以堂堂中国,而五十年之间无一豪杰之能自奋哉!”所以陈廷焯说这几句“精警奇妙,几于握拳透爪,可作中兴露布 (檄文) 读” (《白雨斋词话》)。令作者深深痛苦并为之感愤的是,竟“无一豪杰之能自奋”,于是他对着 “尧之都,舜之址,禹之封”,对着遍地尽皆胡人气味的 “万里”江山,呼唤历史的精神,痛惜民族正气的沦丧:“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这“安在”、“几时”是发自心底的反诘,饱含忧患,充满对腐败政治的痛心,怅惘忿激之情溢于言表。在其《念奴娇》 (登多景楼)中,词人在极愤中发出的是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的讥笑和怒詈: 南渡后的宋廷一班士大夫们,只会和东晋时过江诸人,作泣新亭之态; 凭着长江天险,以为自能挡住北虏,却全不顾将中原大地断送。
谢章铤 《赌棋山庄集词话》 云:“咏事之词有通阕述其事,而美刺自见者。……至于咏节义、述忠孝,则刚健婀娜之笔,婉转慷慨之情,四者缺一,难免负题。”较陈亮略早、而与之同样怀有 “痛心北虏”之慨的李纲,有七首咏史词,均借史咏志,通阕述事以见美刺,作者大都选择历史上的中兴事业作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对前代圣主贤臣的仰慕和“以战求和”的政治态度,所以李纲咏史词在写法上是以“述事”为其本,在客观具体的叙述中表现了一种沉稳不迫的风格。读陈亮的豪放词,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沉雄磅礴的气势,往往有一股豪气贯彻词的始终,毛子晋谓 “读至卷终,不作一妖语、媚语”,大概也是指的这种感受,其无论引史说典,还是咏述情怀,都表现出抑郁中的激愤和慷慨,在风格上自与稼轩词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