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类·敛抑之蕴藉法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含蓄类·敛抑之蕴藉法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 含蓄蕴藉之文学,乃中华民族特性之最真表现,所谓:“温柔敦厚;诗之教也。”当情感正在强烈之时,偏要深自敛抑,用极有节制之法度表现出来,使读者能从弦外之音得见其情感之真面目也。此法似极不易,然而中国民族,得三百篇之遗教,数千年来,运用得最为纯熟。诗文如此,词亦有然。(梁启勋《词学》下编)

【词例】

卖 花 声

题岳阳 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解析】 中华民族历来欣赏含蓄冲淡之美,如周振甫在 《诗词例话》 中所言:“向来写情感的,多半是以含蓄蕴藉为原则,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像那吃橄榄的那点回甘味儿,是我们中国文学家所最乐道。”的确,中国古代文人在作人和作文两方面都曾强调“以礼节情”,在表达情感时往往有所收敛,注意分寸,表现得反复低徊,若隐若现,不温不火,使情感处于一种不饱和的状态,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作品具有悠远的意味。

以 《卖花声》 为例,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 (1083),其时张舜民被谪监郴州茶盐酒税,南行途中登岳阳楼,写 《卖花声》 二首,这是其中之一。在众多为岳阳楼所题诗词中,这首词之所以为人关注和称道,想必是与它那种把迁谪之恨表现得凄婉深沉,含蓄蕴藉有关的。“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一提笔,诗人先描绘出一幅落叶萧萧,江水茫茫的秋景图,把秋天的寥阔和凄凉不动声色地写出来了,暗含心情的萧索。此时的心绪,象落叶飞下枝头没有着落,象洞庭湖水茫然一片,无语悠悠。虽未言愁,而愁已有十分了。“不言愁而愁自见”。接下来,诗人把目光转向楼内:“十分斟酒敛芳颜”,歌女殷勤劝饮,却神情哀婉肃然,一副愁容惨淡的样子,这说明酒宴的气氛非但不热闹欢喜,相反让人感到太沉闷太凝重太压抑。加上 《渭城曲》 的音乐,更是无尽的凄怆。王维在《渭城曲》 中写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作者此时正寂寞地落魄江湖,纵有治国安邦之雄心,也无施展才略的机会了,纵有万语千言,也难得对故人倾诉了。我们知道,词人是因写了“灵州城下千枝柳,尽被官军斫作薪”“白骨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台”等“谤诗”才被朝廷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下来的,而今在贬谪途中听到令人消魂的 《阳关曲》,自然是感慨万端。然而发出来的只有一声轻叹: 算了吧,“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多少怨恨多少无奈! 至此,感情郁积心中已是不胜愁绝,词人借酒销愁也已有几分醉意,本该无所顾忌地一吐为快的,然而镜头却打出这样的画面: 凭栏远望的诗人孤寂的背影,高远天空的几朵闲云。古人总想凭登楼来排解痛苦,却总难如愿,在苍茫的天地间反更感空落。“天淡云闲”这一句是感情渐达顶点时的一个停顿,犹如音乐中的休止,使那动人心弦的迸发“何人此路得生还”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读者也许由方才的无语凝咽而变为潸然泪下了,但仍是有节制的,与号啕大哭不同。词人的感情回旋纡徐,从最后一句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词仍是“怨而不怒”的。他虽“楼上久踌躇,地远身孤”(见另一首 《卖花声》),却仍有一些牵挂,仍念念不忘天子所居之处,所以才写:“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这是运用了典故,“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是长安。”(白居易 《题岳阳楼》)可见他失望而未绝望,无限惆怅之中又隐含着一丝缥缈的期待。总之,这首词把失意之情,迁谪之恨写得沉郁曲折,在层层写景的舒缓节奏中,在巧妙化用典故之间,显现得很适度,或点到为止,或意到笔不到,既呜咽不尽,又似乎一切皆在不言中。的确“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故周煇在 《清波杂志》 中说这首词:“岂无去国流离之思,殊觉婉而不伤也。”

含蓄蕴藉之法,其美感力量在于虚实相生,从有限到无限,避免了浅白直露一览无余的缺憾,而能在不动声色中,使情感力透纸背,“言有尽而意无穷”,令读者久久回味,不觉寡淡。所以清人陈廷焯在 《白雨斋词话》 中说:“诗外有诗,方是好诗; 词外有词,方是好词。古人意在所寓,发之于诗词,非徒吟赏风月以自蔽惑也。”

“此法似极不容易,然而中国民族,得三百篇之遗教,数千年来,运用得最为纯熟。诗文如此,词亦有然。”从诗三百来看,如 《卫风·氓》 中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色盛情浓,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色衰爱弛,形象而又含蓄。再比如唐诗中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都是以静场来表现情感正在强烈时心中的翻江倒海,是深自敛抑,是极有节制的。元曲中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 是以一组意象叠加,更深挚委婉地表达出 “断肠人在天涯”的酸楚之情。单以宋词为例,在张舜民之前的,如晏殊的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者感叹时空之无限,人生之有限,事事难成,岁月易逝,可谓景浓情浓,却表现得蕴藉深而丰神远。晏几道的 《临江仙》 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杨万里评为“可谓好色而不淫矣。”王观的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也写得生动巧妙。与张舜民的《卖花声》在情感和写法上最为相近的当属舒亶的 《虞美人》一首。“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应该说,张舜民是受其影响的。在此之后,象万俟咏的 《忆少年·陇首山》 中 “上陇首、凝眸天四阔,更一声塞雁凄切。征画待寄远,有知心明月。”和他的 《西江月》“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都写得意味无穷,深得敛抑之蕴藉法。姜夔的词,同样继承了这一传统,如 《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难怪后人评道:“……目击心伤,多于词中寄慨。……特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寻,人自不察耳。感慨时事,发为诗歌,便已力据上游。特不宜说破,只可用比兴体,即比兴中亦须含蓄不露,斯为沉郁,斯为忠厚……慷慨发越,终病浅显。”

敛抑蕴藉是中华民族传统特征之表现,或许与中国人承受力之强、忍耐力之强、自制力之强有关。不管怎么说,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含蓄蕴藉之文学,乃中华民族特性之最具表现”,也自有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