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类·横放杰出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吴曾 《能改斋词话》 卷一引晁无咎语)
【词例】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横放杰出”是就词的风格来说的,也就是说这类词“自是曲中缚不住者”。苏轼正是对传统词学进行革新,才达到这种美学境界的。词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依声而填词,按照这种要求创作出来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局限性的,作者为了应歌,有时不得不削足适履,也就影响了情感的表达。苏轼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对词进行改革,以诗入词,努力使词摆脱音乐束缚,使之成为抒情诗。苏轼对词学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一些保守的人却对他这一做法百般指责,说他的词“不入腔”,“不协律”,是“句读不葺之诗”等等。明代何良俊 《草堂诗余序》 也说:“宋初因李太白 《忆秦娥》、《菩萨蛮》 二辞,以渐创制,至周待制领大晟乐府,比切声调十二律,各有篇目。柳屯田加增至二百余调,一时文士复相拟作。而诗余为极盛。然作者既多,中间不无昧于音节,如苏长公者,人犹以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讥之,他复何言耶?”
现在我们就以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为例,看看他的词是怎样“横放杰出”的。
这是一首怀古词,作者是借古人之酒杯来浇自己心中之块垒。上片具体描写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高屋建瓴首先描绘滚滚东去的长江,这长江淘尽了多少英雄人物。起句雄壮,成为非苏轼而不能道的语言,为怀古作了铺垫。“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点出了赤壁之战的具体地点是在“故垒西边”,而“人道是”用得极妙,因为长江岸边的赤壁不止一处,有黄冈县的赤壁,有嘉鱼县的赤壁,武昌东南也有。苏轼是借题发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极其壮观的词句来描写古战场的景色,气韵沉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前句是对这壮观景色的总结,后句引起下片的抒情。下片具体抒发怀古之情。“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联想到八百七十多年前的东吴将领周瑜,他是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周瑜雄姿英发,风流倜傥,而又年轻有为。“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用极其简括的语言把东吴破曹,以少胜多的结局点了出来,辞约意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者由周瑜联想到自己,神游故国的应该是周瑜,这里是说周瑜应该笑我多情,故此早生华发。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 (1092),此时作者已47岁,而周瑜在赤壁之战时才34岁,因此作者抒发感慨,感叹自己“老”而无成,如今仍被贬谪在黄州。“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句作者冶古今于一炉,归结为人生如梦,便用酒来祭奠周瑜,把酒洒给江心的明月。
这首词的“横放杰出”就在于把词变成抒情工具,摆脱词律束缚,正如楼敬忠所说:“东坡老人故自灵气仙才,所作小词,冲口而出,无穷清新,不独寓以诗人句法,能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也。”(《词林纪事》 引)这首词的“横放杰出”曾被后人指责过,《词综》:“按他本“浪声沉”作“浪淘尽”,与调未协。”丁绍仪 《听秋声馆词话》: “东坡 ‘赤壁怀古’《念奴娇》 词盛千古,而平仄句调都不合格”。王又华 《古今词论》 引毛稚黄语:“东坡‘大江东去’词,‘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论调则当于 ‘是’字读断,论意则当于 ‘边’字读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论调则 ‘了’字当属下句,论意则‘了’字当属上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字亦然。”还有一些,不具引。其实苏轼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让自己去适应格律,而是让格律为我服务。他主张“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轨”。还是王又华 《古今词论》 说得好:“文自为文,歌自为歌; 然歌不碍文,文不碍歌,是坡公雄才自放处”。苏轼还有一些作品也是不受词律束缚的,如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的结句便和章词不同; 又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便违背词的常格,将上声和去声通押等等。这说明苏轼有意思地通过自己的实践,摆脱“曲”的羁绊,这正符合“通变”法则。
“横放杰出”肇始于苏轼,后来辛弃疾踵武其后,他们打破词为艳科的界限,做到无事不入词,至于“曲”不过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