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类·词中对偶妙于流动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词中对偶句,最忌堆砌板重。如此词 “褪粉”二句,“名园”二句,皆极流动,所以妙也。(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引夏敬观语)
【词例】
瑞 龙 吟
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疑伫,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 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羽。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解析】对偶符合美学上所谓对称、均齐。偶句能产生精严工稳之美,然而不易做到自然、生动,易生堆砌板重之病。“堆砌”指偶句内容重复,华丽而无用。《文心雕龙·丽辞》中就指出张华《杂诗》“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两句虽对偶,但是意思重复。《诗人玉屑》 引 《蔡宽夫诗话》 也指出王藉《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虽然内容不同,但用意相同,也嫌美中不足。“板重”指偶句一味严整,缺少变化,流于板滞笨重,也为诗人所不取。
对偶成功的关键,在于丰富的思想内容与精严的对偶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偶句总是贯通着思想情感,传行着流动的气韵。如杜甫 《春夜喜雨》 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极其确切地、自如地表现了春雨夜落的情态和景致,使人不觉其工丽的对偶,得到自然流畅的美感,这种“极炼如不炼”(刘熙载《艺概》)的偶句,达到了对偶的胜境。至于杜甫 《登高》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八句皆对偶,却使人不觉其对,而尽被诗的意境感染着,其原因是作者的真挚充沛情感贯穿全篇,一股气韵在其中流动,毫无板重之感。
对偶中有“流水对”,它的特点是两句含意不是并列而是联贯而下,表面不似对偶。这种偶句既有均齐之美,又自然而不呆板,有飞动流走的气势。如《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两句语意联贯而下,表达内容自然流畅,是很好的对偶。至于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 《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都属于这种“流水对”,偶句意思联属,如水流不断,一气贯注。因此诗论家曾说律诗中的对偶“流水对为上”(沈德潜 《说诗晬语》)。
词本是倚声歌唱的,而音乐是以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为物质手段表现人的审美感受的,加之词的句式参差不齐,所以词比诗更具有流动的韵致。唐宋词人写词比写诗束缚少,更能流露真实情感,语言更具生活气息,因而也形成词更应自然流动的意识。正因为这样,所以夏敬观说 “词中对偶句,最忌堆砌板重”。
词中对偶,虽然大多没有严格规定,但是偶句用得很多,有的词调还要求有偶句。由于词多是篇幅短小、格律精整的抒情诗,因而恰当地运用对偶,可以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更生动形象。词家向来重视词中对偶,好的偶句倍受推崇。如晏殊《浣溪沙》 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千古名句。杨慎称为“二语工丽,天然奇偶” (《词品》,赞扬它有自然流动之气,又有形式均齐之美。至于苏轼 《念奴娇》 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也是情感充盈气韵飞动的偶句。
周邦彦《瑞龙吟》是作者重游旧地追怀往事、抒写 “伤离意绪”之作。词的上片写章台路 (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唐后为歌妓聚居处) 故地景物依稀旧时。其中“褪粉梅梢,试花桃树”,表面看来不似对偶,正是 “流水对”,两句意思联贯而下,与物候时令极其贴合: 梅花褪粉后,桃花始绽,与下文 “定巢燕子,飞来旧处”组成景物完全和洽的画面,配以 “愔愔坊陌人家”构成含蕴情思的意境。词的中片记昔日伊人情态。下片则写伊人不在,今昔之感,伤离意绪。其中 “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也是 “流水对”,“露饮”(露顶饮酒),谓尽情脱冠豪饮,正与 “闲步”相对,两句意思联贯。作者写重游旧地,当年伊人相伴,名园畅饮后至东城闲步,今空成记忆 “事与孤鸿去”。于是今昔之感,尽写 “伤离意绪”。可见这两处对偶与词的意境契合无痕,不仅含意丰富,情感深蕴,而且气韵流动,毫无堆砌板重之感,给作品增添了精严与自然统一之美。
南宋张炎在 《词源》 中评价周邦彦的词 “浑厚和雅”,刘熙载在 《艺概》 中则评论其词 “富艳精工”。《瑞龙吟》 词中的对偶艺术确是达到了精工和雅,可见其艺术成就之一斑。当然周邦彦的词并非尽善尽美,王国维 《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这个评论是较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