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类·放活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 放活,便饶不尽之致。(邵渊耀 《环林评山中白云词》 卷四)
【词例】
壶 中 天
赋秀野园清晖堂
张 炎
穿幽透密,傍园林宴乐,清时钟鼓。帘隔波纹分昼影,融得一壶春聚。篆径通花,花多迷径,难省来时路。缓寻深静,野云松下无数。空翠暗湿荷衣,夷犹舒啸,日涉成佳趣。香雪因风晴更落,知是山中何树。响石横琴,悬崖拥槛,待月慵归去。忽来诗思,水田飞下白鹭。
【解析】 “放活”是词家创作过程中的一条美学原则。它的涵义是指在写景、状物之中不执着于景、物本身,而是以灵动飞扬的笔墨将主体与客体相互融合,从而创造出深邃幽微的意境,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亦即要遵循刘熙载所言“词要放得开,最忌步步相连; 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远。必如天上人间,去来无迹,斯为入妙”( 《艺概·词曲概》)的艺术法则。张炎此首 《壶中天》 即其词例。
此词“赋秀野园清晖堂”或题“为陆义斋赋清晖山堂”,由此可知,这是酬赠之作。陆义斋即陆垕,江阴 (今江苏江阴) 人,丰姿绝伦,富贵不矜,与张炎相交颇厚,互有唱酬之作。陆义斋别业名秀野园,周端平《诗隽》 赞其:“小作幽闲傍宅开,只须数亩占楼台。石移林屋秋云至,水带松江暮雨来。径草散香迎过屐,砌花分影荫流杯。人家园圃应无数,不似君能日几回。”张炎此词题咏秀野园清晖堂,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上片写景亦兼叙事,可分两层。第一层五句,记清晖堂宾客钟鼓宴饮之乐。“穿幽透密”四字写出园林深幽静谧之境,而清晖堂就掩映在密密的绿树丛中。“帘隔波纹分昼影,融得一壶春聚”,始点明时当春日,聚朋欢饮,共赏春色。既写出春意之深,又写出主人情意之厚。第二层则写清晖堂外的秀野园,描写时一步一态,一态一新,曲折层深,深得曲径通幽之妙。先写花径,“篆径通花,花多迷径,难省来时路”,化用“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境。一个“篆”字写路的曲折幽深,一个 “迷”字写花的繁华茂盛。沿着花径缓缓地向前,寻找深幽静谧之境,展现在眼前的又是一番景象,广阔的天空,白云缭绕; 高大的青松,苍翠欲滴,使人深味园名 “秀野”之妙。
下片则不再拘泥于对秀野园清晖堂的具体描写,而是宕开一笔,就幽静之景抒写隐逸之情,情景交融,契合无迹。“空翠暗湿荷衣”,以 “空翠暗湿”写园中空气湿润清新,写出词人怡情山水的喜悦之情。“夷犹舒啸,日涉成佳趣”化用陶渊明 “登东皋以舒啸”“园日涉以成趣”( 《归去来兮辞》)诗意。陈兰甫云:“无限沧桑身世感,新词多半说渊明”,这是张炎词的一个重要特点。而 “香雪因风晴更落,知是山中何树。”词情凄苦,隐喻自己的身世如花一样飘散零落。此和 《探春慢·雪霁》 中所写的 “才放了些晴意,便瘦损一半。也知不做花看,东风何事吹散?”的意象颇为类似。“响石横琴,悬崖拥槛,待月慵归去,”词情又是一转,写响石弹琴之趣,临崖历险之情,以至留连忘返。“待月慵归”写出时间的推移,与上片 “帘隔波纹分昼影”首尾相应,在结构上使全词浑然一体。结句 “忽来诗思,水田飞下白鹭”,以景结情,把读者带进一个夜色朦胧的世界,空旷迷茫,引发出无穷的遐想,深得 “放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