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类·人物交映之映衬式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人格交映格: 或先物后人,或先人后物,或人物互错,句有轻重而语相映带者,均属此格。(参“借物起人之映衬式”)
【词例】
菩 萨 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解析】此词描绘的是一闺中女子的晨妆图画。“照花”二句写梳妆完毕,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俗称“打反镜”)审看梳妆是否妥帖。这里的 “花”,本是指插于发髻上的饰物,但同时也用以表明女子的容颜有如花一般娇美; 也就是说,词明为写物,而暗有人在。正因为花儿艳丽,人面也如花,所以在两镜对映之时,“花”与如花之 “面”才会相映生辉。
欧阳修有一首 《蝶恋花》 词写越女采莲的情景,其中“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二句,写水中花影人面相辉映,与温庭筠此词最为相似,可视为对温词的直接借镜。此外,又如无名氏 《天仙子》 词云:“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 《清平乐》 词云:“更被银台红蜡烛,学妾泪珠相续。”皆情事与物象互为映衬,故都属 “人物交映格”,与温词同类。
在 “人物交映格”中,人与物常常是一种“互喻”的关系,如 “人面”与“花”,“泪珠”与“珍珠”,“眼泪”与“蜡泪”,皆是如此,于是它也就具备了一种很明显的艺术功能,即能够激发读者的“双向想象”:一方面可由人事的特征想象出物象的特征,另方面又可由物象的特征想象出人事的特征;二者的特征都在这种想象中得到了加强和突出,因而给人的印象是十分具体鲜明的。
柳永的代表作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写游子的离别相思,虽然,它不是表现的人与物的关系,也不能引发读者的 “双向想象”,但它把 “我”的离别之苦与 “佳人”的愁思之态交错起来写,二者的相思都得到了加强和突出,仅在这一点上,它与 “人物交映格”的审美效果是相通的,故梁启超说:“飞卿词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此词境颇似之。”(《艺衡馆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