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乘·傅青主征君轶事》解说与赏析

《里乘·傅青主征君轶事》解说与赏析

载于《里乘》第1卷。作品描写明末清初的节士山西人傅山,字青主,是名重一时的书画家,但他却不肯轻易动笔。一次,一位朋友请他作画,他约定必须在中秋之夕,而且要天晴月明,方可作画。届时,他痛饮至酣,屏退左右,手舞足蹈,如醉如狂,挥毫落墨。友人以为他已发疯,上前抱住。只见他浑身汗下如雨,胡子眉毛全是墨汁,所画纸上只有浓墨一大团。原来傅山刚开始挥笔,蓄积饱满的艺术激情就被朋友冲散了。此后,这张废画稿在天阴夜黑时隐隐放出光芒。京师打钟庵落成时,主僧请傅山给书写庵额。傅山瞧不起他的为人,拒绝了。他用重金买通傅山的朋友某甲,设计在请傅山饮酒时骗得了他的墨迹。后来傅山发觉被某甲出卖,遂与甲绝交。傅山精医,他有一位同乡在京中客居,突患头病,经某太医诊断为不治之症,让他赶快回家安排后事。傅山在路上遇到了他,给他出了个偏方,治好了他的病。傅山让他再去拜见某太医。某太医非常惊讶,自叹医术不精,从此闭门谢客,绝口不再谈医。

本文所写的傅山,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生活在明末清初,是著名的书画家、医家。明亡后,他穿朱衣,住土穴,誓不出仕,顽强地保持着汉族正统观念和民族意识。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强征至京,他拒不就任。像这样一个具有一定政治色彩又工书画、精医道的人,性情狂傲,处事古怪,愤世疾俗,是很自然的。作者正是抓住他这一性格基本特征,在作品中通过三件事描写傅山这个人物形象的。第一件事写他为朋友作画,突出他对作画时环境条件要求苛刻,与众不同。在他看来,只有创造一个理想境界,身处良辰美景之中,正值酒酣耳热之时,画家的精神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才能全神贯注,饱含激情,画出最精美的图画。第二件事是写他为打钟庵写庵额。他知道庵内主僧品行不端,不愿意与这般小人为伍,拒绝了请求。后来当他发现自己竟为朋友出卖,就毅然与朋友绝了交,表现了他正直清高的品格。第三件事表现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思路开阔,不墨守成规。同乡某甲的头疾为不治之症是太医院某太医诊断的。然而被某太医宣判死刑的病人,在傅山手里却出现了起死回生的奇迹,相比之下,傅山的医术更高一筹。作品采用抓取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件描写一个人物的表现方法,这种方法既简单概括,又体现了多侧面多角度,使描写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有立体感。这种传记体表现人物的手法,多为当代一些作家写人物时所采用。作品在表现傅山医术高超时运用的是衬托手法,某太医是国手,或者说是国内权威,然而只能断其死,而傅山却能医其活。这里不是以反面衬托正面,也不是以低衬托高。而是以高衬托更高,有如游人登上峻岭,仰望险峰,领略无限风光。本文在傅山作画时的一段描写也很精采:“少焉,月出东山,光鉴毛发。征君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遥遥窃窥,但见征君手舞足蹈,或踊或跃,其状若狂……友见征君发鬓、须眉、满头皆墨,竟体汗下如雨。”这段描写达到了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