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杉松图
金·李山作
绢本浅设色
纵二九·七厘米
横七九·二厘米
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清安岐《墨缘汇观》谓:《风雪杉松图》“水墨雪景,气韵浑成,得荆、范遗意。山多直峰,作长松杉树。篱院修竹茅茨,一人拥炉而坐,后一草亭半露,其树石水口,用笔若不经意,纵横有法,苇渚沙汀,得淡远之致”。此图是李山描绘文人隐逸心态唯一存世的短卷。图前有款“平阳李山制”五个小字及篆文“平阳”白文印。
风雪杉松图
金代盛期山水画坛有继承范宽的任询和传扬李成、郭熙的杨邦基、李山两派。这两派总的讲都是安岐所说的“得荆、范遗意”范围的画派。所谓“李文范武”,表现形式尽管稍有不同,但均属北方画派,而有别于以“平淡天真”见胜的董源、巨然一格。论风格任询学范宽笔壮墨重,其画风骨郁茂,林屋黯密,得北方山川雄浑之态;而李山学李、郭笔势劲健,其画水墨明洁,林峦清朗,得北国幽壑凝寒之意。
李山此图近郭熙画格,以简括的手法出之。从他画风衍演的特定时代角度讲,此图在绢本上已显示出由北宋繁线密皴向南宋删繁就简手法过渡的迹象,体现出北宋与南宋画风融合的某些特点。李山作品中表现出他是郭熙画派在金时的传人,但在意境概括、笔墨运用上又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不同于南宋院派马、夏一路的时尚风格。
此图不以奇巧取胜,而是将实景感受与笔墨表现融为一体,树丛山峰和屋舍条理有序地形成前后纵深的节奏和韵律。造型质朴,用笔潇洒刻实,刚挺凝重,使线条的严谨性和物象的真实性融而合一。杉松主要枝干直角状横向伸展,具有马远画树的所谓“拖枝”、“瘦硬如屈铁”的艺术形态,但又自成格调。以简明的中锋湿润的笔道为树干,而树纹多方折,则以似勾似点、侧笔重按类斧劈的笔道为之,轮廓与皴纹交搭浑化,构成坚实的形象。皴法已脱北宋精勾密皴的手法,而呈现出删繁就简的特点,渐见单纯化,笔法从李、郭演变而来,有一脉相承的联系。清郑绩讲“雪景山石,皴法宜简不宜繁”。此图正是如此,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表现程式。全图在绢本上采用“水晕墨章”方式,石法圆润,墨色明洁,给人以爽健明快之感,并运用墨色衬托来显示凝寒萧瑟的气氛。李山这种风格的形成和其注重现实性画学观念的文化背景及创作方法有直接关系,这种风格是作者有意识选择的结果。
同时代文学家、书画家王庭筠在《风雪杉松图》后跋中有诗云:“绕院千千万万峰,满天风雪打杉松。地炉火暖黄昏睡,更有何人似我慵。”清弘历在画上也题有“千峰如睡玉为皴,落落拏空本色真。茆屋把书寒不辍,斯人应是友松人”的诗句,点明了此图的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