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意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杜甫诗意图

南宋·赵葵作

绢本墨笔

纵二四.七厘米

横二一二.二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杜甫诗意图》,以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佳句“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为题,抒写江南水乡平远景色。展开画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既幽且深的竹林,丛篁茂密,连绵万顷。浅溪渚汀,盘曲迂回在竹林里,缓缓流动,显得那么娴静、安谧。清澈的溪水与两岸葱翠的竹林相映,融成一片。竹林深处,隐约露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两人蹇驴缓行,有一种“绿溪一路不知还”的感觉。随着溪水的流向,穿过丛篁密筿,豁然开朗,此地又是一番景象:水面上荷叶荡漾,摇曳生姿;临流水阁数间,处在翠竹掩映、荷塘环抱之中;屋后竹篱小桥,溪流潺潺,景色宜人;水阁中一人倚栏观赏,一童持扇摇拂,鲜明地点出了盛夏的季节。整个画面,深远恬静,使人犹如置身于万竹丛中,顿感清风徐来,拂尽烦暑。

此图笔墨秀逸,处处体现出画家以笔取气、以墨取韵的匠心。虽万竿修竹,竹竿运笔能婉媚中具刚直,竹叶则劲利中见柔和,小枝用笔随意点缀,骨力自足,枝枝着节,叶叶着枝,翻正偃仰,情态各异。墨的浓淡干湿更是丰富多彩,有的浓重清晰,有的疏淡迷濛,在变化多端的墨色中,表现了竹的远近、老嫩和枯润。遥望远处,于朦胧的水墨中映现出竹的形貌,有一种雾中看竹的艺术效果。画家在构图立意上充分体现了“深”、“静”的意境。竹溪并不是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画家笔下会有如此魅力,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一片清空潇洒的境界,正是寄托着画家的生活感受和审美情趣。

此图无作者款印。据元张翥跋:“此画自赵府来,末书‘信庵’(赵葵的号),当是赵葵南仲笔。”可见此画在元时还有“信庵”款,可能在装裱时被人割去(因宋人款识多写在边角上)。又据杨维桢题跋中有“西隐中吉师出此图于兵火之余,扬州涤荡,斩伐殆尽”之句,而宋史记载赵葵前后曾居扬州八年。按此推测,这幅画很可能是赵葵在扬州时所画,是描写扬州的郊野风景。清乾隆在题跋中谈到,此图原来有梁清标印题为《竹溪消夏图》,后由其改名为《杜甫诗意图》。

赵葵为南宋名将,生平爱好诗文,擅长绘画,但作品传世极少,据记载,在苏州的虎丘寺曾有赵葵画墨梅的刻石。

卷后有元张翥、郑元祐、杨维桢、王逢、张率、张昱、钱思复,明李东阳、王穉登等题跋,引首有乾隆题诗和长跋。此卷历经元释普明(雪窗)、释中吉,明沈巽恒,清梁清标收藏,后入清内府,并著录于清《石渠宝笈续编》重华宫部。

杜甫诗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