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连柯与家教

安·谢·马卡连柯(1888—1939),原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活动家和作家。出身于铁路工厂油漆工人家庭。17岁开始当小学教师。1914年到波尔塔瓦师范专科学校学习,1917年6月毕业后,被任命为一所高级铁路小学校长。1919年9月被选任为波尔塔瓦市第二小学校长。1920年,被委派组织一所“少年违法者工学团”。1922年改称“高尔基工学团”。1928年又接任“捷尔任斯基劳动公社”的领导工作。小说《教育诗篇》和《塔上旗》是马卡连柯分别对工学团和公社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1935年7月,他被委任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部劳动公社管理局副局长。1937年2月辞去在乌克兰所担负的行政职务,迁到莫斯科居住。他在连续16年的工学团和公社的工作实践中,将3000多名误入歧途的青少年教育改造成“真正的新人”——“有文化的苏维埃工人”,其中有的成为先进工作者、卫国战争英雄和科技工作者。他的全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和系统概括工作,是在他晚年进行的,基本上反映在他所作的报告、讲演和论文中。1950年,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成立“马卡连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卡连柯全集》七卷本。中国于1955—1959年翻译出版了这套全集。马卡连柯在公社工作的最后几年里,曾经接纳过有家庭的儿童。调任副局长后,更多地接触到青少年儿童家庭教育中的情况和问题,发现家教与青少年儿童成长关系极大,于是较集中地研究了家教问题。他的家教思想主要反映在《父母必读》、《儿童教育讲座》、《家庭教育问题讲演》等著作中。《父母必读》是一部内容新颖、形式独创的文艺形式的家教专著,作者不是板起面孔空洞地给家长讲述教育子女的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表达和渗透他的家教思想,让人读了倍感亲切,不知不觉地受到启迪。《儿童教育讲座》是马卡连柯在1937年所写的广播讲稿,共八讲:一、家庭教育的一般条件;二、父母的威信;三、纪律;四、游戏;五、家庭经济;六、劳动教育;七、性教育;八、文化习惯的培养。马卡连柯非常重视家教的社会意义,他指出:“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缔造世界的历史。”家长对子女教育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利益。“父母对子女所负的责任,是他们对社会所负的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他要求家长必须尽一切努力搞好家庭教育。马卡连柯针对家庭教育的特点,提出家庭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及早教育的原则。他说:“儿童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主要决定于你们在五岁以前把他造就成一种什么样子。假如你们在五岁以前没有按照需要的那样去进行教育,那么,以后就得去进行‘再教育’。”对儿童进行“再教育”是一种相当困难的事。马卡连柯衷心敬告各位父母永远铭记:“从最初就在各方面都要正确地进行教育。”②以身作则原则。他说:“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他告诫父母:“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的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儿童。”他认为,家长的思想、态度、神色、情绪上的变化,那怕很不明显,孩子也会敏感地觉察到,并且对他们产生巨大影响。他要求家长,“在开始教育自己的儿童以前,首先应当检点你们自身的行为”。③利用家庭集体教育原则。他说:“家庭集体的完整和团结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利用家庭集体教育子女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为实现家庭集体的教育作用,就要建立和保持家庭健全的组织和结构,要建立良好的家风。④掌握分寸、尺度原则。掌握分寸、尺度、界限、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上:一是关于自由和纪律的关系;二是关于培养积极性和克制能力的关系;三是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四是关于严厉与慈爱的关系。⑤与社会联系原则。马卡连柯提出的家教方法有:①生活制度。他认为健全的生活制度“是教养的重要条件”,目的是培养儿童的某种良好习惯。生活制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合理性、确定性、精确性、共同性和实际性,这样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家长应该带头严格遵守生活制度,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要引导、指导孩子坚持生活制度;要加强监督,经常提醒、检查孩子执行情况;引导、指导的最好方式是吩咐。②父母的威信。③家务劳动。④谈话。⑤奖惩。⑥游戏。⑦参加家庭经济管理。⑧开展家庭文化生活。马卡连柯所提出的教育方法中,贯穿着多种家教内容。马卡连柯的家教思想同家教实践联系十分紧密,体现了十分鲜明的时代和阶级的特点,具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