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一种庄严

庄严是一种气象,一种格局。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中,一个人坐在那,不言不语,却比滔滔不绝讲话的人引人注目。这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外在的修饰掩盖不了内在的贫乏和苍白。

“庄严佛土”,庄严也是一种气象。我们过去走到农村大宅,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吉善人家庆有余。”吉善的人家必有一种吉祥之气。我们个人、我们家庭、我们团体单位,其实都有一种气象,这种气象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个人所谓的气质实际上就是个人修养的外在流露,“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要自己庄严,就要增加自己的内涵,读中华文化经典,用圣贤教诲自己,一招一式,举手投足表现一种儒雅。我们个人要庄严,我们单位团体要庄严,国家也要庄严,都需要我们学习儒雅有修养以提高我们的修为。据报载:江苏森达集团董事长朱相桂在谈及企业如何快速稳健发展时认为,唯有学习,才能成为与国际品牌站在同一平台上竞争的强者。因此,他为集团领导层每个人准备了“两盆水”:一盆是冷水,用以洗头;一盆是热水,用以洗脚。冷水洗头,让每个人时刻看到差距,看到不足,不断认识自己,否定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热水洗脚,让自己永葆学习的动力、工作的激情,能够比对手学得更快、更多、更好。这样,就能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素质,能承担森达未来发展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庄严”二字的含义深广,有物质的庄严,有精神的庄严。《维摩诘经》说:“欲净其土,当净其心。惟其心净,则国土净。”所以说,要得到物质庄严绝不可忘记精神的庄严。庄严与利乐密不可分。利乐就是有益,后世之益曰利,现世之益曰乐。讲利乐有情就是为众生谋利益。这种利益不但在今天能得到,以使众生乐;也要有益于后世,以使众生的未来得利。

作为一个企业,团体庄严在于企业管理者与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之不可以无水。”在现代社会里,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应该是一辈子学习锲而不舍。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庄严,不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的过程。段永平,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有不少人对他在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读MBA持有疑问:一大把年纪了,企业做得也不错,为什么还要去辛苦地读书呢?然而他很平淡地说:“我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很多像我们这样做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没有受到过系统的经营管理的培训,之所以能走到目前,企业的发展还算得上比较成功的话,不能不说有运气的成分。随着未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中国即将加入WTO,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对手的水平越来越高,范围也越来越大。如果这时我们国内的这些管理者再不加强自己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学习,就很有可能在竞争中站不住脚,被对手打败。”他在中欧学习时,不仅是自己学习,只要发现有好的课程,他还会把它搬到公司,然后再请中欧的老师到公司给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在公司,他提倡全员学习,每年公司投入到员工培训方面的经费很多。他认为,学习对员工、对公司都很重要,虽然通过工作、实践来学习也是学习的一种途径,但集中系统的理论学习可能效果会更好些,沟通的成本也会因此而大大降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成本最高的地方就在沟通上面,因为大家的想法千奇百怪,受教育的背景也各不相同,沟通时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基础,可能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如果公司有一套成型的系统学习方案,员工在培训时就不断地接受同一种理论的影响,沟通起来也会慢慢变得容易,沟通成本自然也降低了。公司各方面的改进也会加快,这样日积月累,对公司的成长很有好处。他说,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在遇到某一类问题时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寻找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找什么标准答案。对他来说,做企业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赚多少钱的问题。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多买几个面包,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了。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就会不断地去学习去改进,让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

春秋战国时代,一个国家出兵去攻打另一个国家,当兵临城下时,听到城里传出一种优雅的音乐,这种音乐之声就把他们震慑住了。结果,守城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大庭广众之中,我们举办活动,某人在那一坐一站,如果他有修为、有内在素质,即使不说话,也都可以表现出来,这也是庄严。我们要庄严国土,面对今天的现实,我们要警醒,要努力保护环境,佛家强调“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讲环保,如果没有人的高度自觉——垃圾分类,厂家包装处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人心,在于人的觉悟。

庄严个人的同时,城市也需要庄严。

巴黎,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名城,漫步其中,随时随处都可以邂逅摄人心魄的美,艺术与人文交织,建筑与自然融汇。巴黎是浪漫的,也是优雅的;是古典的,也是时尚的。这是一座用心建造的城市,她拥有自己高贵的灵魂。她的浪漫昭然于地表,灵魂却深埋于地下。在繁华的地面以下50米,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地下排水管道总长达2347公里,远超过巴黎地铁的规模,这里已成为下水道博物馆,每年有十万多人带着好奇心光顾于此。

下水道博物馆位于塞纳河阿尔玛桥畔,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售票亭买上一张门票,你就可以进入参观。巴黎的下水道博物馆从外表看没什么特别,就是一个普通的下水道井盖。但是掀开这个井盖进入地下,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地下宫殿。巴黎下水道虽然修建于19世纪中期,但即便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高大、宽敞如隧道般的下水道也非同凡响——约2.6万个下水道盖孔,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在这个宽敞的地下工程中,发达的企业化复杂运作和灵活机动的应急机制相结合,是一个超前于时代的创举。据博物馆提供的数字,每年从污水中收回的固体垃圾有1.5万立方米。巴黎地区现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净化水能力为300多万立方米,净化后的水排入塞纳河,而每天冲洗巴黎街道和浇花草的40万立方米非饮用水均来自塞纳河。目前,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巴黎下水道仍然在市政排水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每天超过1.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通过这条古老的下水道排出市区。

下水道不仅确保城市安全,还成为旅游景点,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下水道博物馆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下水工程的宏伟、浩大,令城市卫生清洁,更展示着一种现代城市的理念。相比较,跨入21世纪的中国城市,下水道理念远远落后于高楼大厦理念,许多城市下水工程破旧、肮脏得不堪入目,遇到大雨不堪一击。就以北京为例,北京城市的现代化是以修马路为起点的,先修石子路,后修水泥路和沥青路。随着马路的现代化,排水系统由明渠转为暗沟,形成一个地下的下水道系统。这样的系统,每个城市都差不多,差距只是管道的大小和密度。当今的城市给排水,已经成为非常专业化的技术,非专业人员不能置喙。但奇怪的是,无论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有多高,似乎都没有解决排水问题。最近南方频降大暴雨,城市一个接一个被淹,连建在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也变成水上世界。究其原因,是城市没有一套良好的排水系统,排水不畅。一方面城市建设要取水,一方面雨水在城区难以下渗,排出的水又流出城外,地下水无法得到补充,结果势必形成地面沉降,形成了巨大的漏斗,造成了难以预料的地质危害。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是水泥和沥青的地面,连明渠的渠道也用水泥覆盖,地面的渗透性几乎是零。雨水下来,只有依靠下水道的排水口,一旦水骤然来得比较多,排水口流通不畅,势必积水。

有人调侃说,我们的城市马路应该装上拉链,随时拉开对地下进行修整。这不是讽刺,一些城市的规划者不是在地上建一些丑八怪的“面子工程”,就是拿地下撒气,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城市的面容和内脏彻底搞垮。

美国现代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如果能让生活更美好,她就是一座有良心的城市。

在雨果的《悲惨世界》里,他把巴黎的地下比作“城市的良心”,它是真理之阴沟,因为在那个阴暗的世界里,昭示着人类革命的遗迹。如今,巴黎的阴沟已变得富丽堂皇,“历史的碎片以废墟的形式在其中沉淀下来”,世易时移,它却仍然是巴黎良心的象征,展示着地下与地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