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离开我们已经十五个年头了。对这样一位勤奋一生的老前辈作家,我们是怀着多么深切的感情来悼念他呵!
在这里,我记下几笔有关老舍的往事,以此窥见他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
在青城山
一九四二年在川西坝的一个明朗的秋天。那时,我正在青城山脚下的荫唐中学教书。老舍来游青城山,住在山上的宫观里,我爬山越岭去看望他。见面时,我气喘未定,老舍就笑问:“你一路上看出青城山的特色了吗?”还没等我回答,他就情不自禁地说:“青城山的树色——翠!”川西天暖地温,青城山入秋仍然万木青葱。我惊叹老舍慧眼,一下子就看出青城山与众山不同的是一个“翠”字!
星期天,我按照四川人的习惯去“赶场”,回来刚进校门,门房老头就笑嘻嘻地告诉我说:“舒先生来看你啦,等了半天,回山上去了。”老舍下山来看我,我悔不该贪玩去“赶场”,累他空跑一趟。门房老头是个满族“旗人”,在谈话中间,我才知道老舍找不到我,却和他的满族老乡聊了好半天。从门房老头眉飞色舞的神情上,我知道老舍一定是跟他厮混得很投机。可能他们谈了族谱,谈了乡情,也谈了青城山的掌故。像这样一位文学前辈跋山涉水来看望一个后学青年,像这样一位著名作家和教授跟一个中学看门老头倾心交谈,不正是说明老舍的为人吗!
茅盾五十大庆
一九四五年,茅盾五十大庆之日,重庆文艺界在长江岸边的一个大茶馆里为茅盾祝寿。当时,茶馆被挤得黑压压的一大片,茅盾和他的夫人孔德祉大姐面对大家坐着,接受大家的祝贺。
在那“相濡以沫”的日子里,文艺界是团结在一起的。
老舍当时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主席,由他主持祝寿大会。他借鲁迅的《阿Q正传》讽刺时事,讲了阿Q临刑前画押画圈圈的小故事。阿Q临死前因为圈圈画得不圆还在生自己的气。老舍善于讲笑话,大家忍不住大笑,而他却满脸严肃。
我们读老舍的作品,严肃寓于诙谐,悲悯寓于微笑。为庆祝茅盾的寿日,老舍却讲了阿Q临刑前画押的这么一个故事,表面上看来是多么不相称呵,但其含义却是多么深刻,他在祝寿之中诅咒旧时代的死亡!
去国与归国
记得是一九四六年,老舍被聘请去美国讲学。行前他对我说:“我去美国用中国话讲学。”这句简单的话却包含着深刻的内容,也包含着老舍高贵的品德。他年轻时留学英国,当然会讲英语,但他去美国却要用中国话讲学,让美国派人翻译。这充分表现了老舍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
解放前,有不少人出国后不想再回中国来,尤其是去“金元帝国”的美国。但老舍富于爱国心,中国大陆一解放,他就远渡重洋回到了祖国。
有一天,我到北京饭店去访问归国的老舍。我写了一张字条交给服务台,不一会儿,老舍就匆匆赶下楼来见面。一别三年,祖国解放,人民意气风发,老舍显得神采飞扬。祖国养育老舍长大,北京早年就是老舍呱呱堕地的摇篮。这位人民艺术家的心脏里流着中国伟大人民的血液,身上体现出中国伟大人民铁骨铮铮的精神!
清风习习与温暖如春
北京的夏季,特别是三伏天,也还是相当炎热的。在一次连续几天的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扩大会上,老舍每天用的折扇,扇面上的字画都不相同。一问,才知道老舍有一百把这样精致的折扇,字画都是出于名家之手,十分珍贵。他每天换用一把,既是凉风习习,使人神清气爽,又是艺术珍品,使人赏心悦目。他每年用一次扇子,一次一百天,整个夏季就过去了。老舍对这一百把折扇,视如珍宝。
老舍珍视艺术品,同样珍重友情。就在这次理事扩大会结束时,他邀了十个八个作家和翻译家,到东安市场(即现在的东风市场)的森隆饭庄便餐。大家围坐一桌,老舍谈笑风生,温暖如春。他并不点菜,特地请厨师出来和大家见面,并请厨师随意做些吃的待客就是了。其实,老舍越是随便,厨师越是注意。这也许就是老舍写作技巧在生活上的应用吧?果真,厨师施展本领,接连端上来的菜都是精心烹调,甘芳可口。显然,厨师摸准了吃饭对象的胃口,菜样多,分量少,适可而止,想多吃一口也没有,余味无穷。饭后,老舍还亲自跑到灶上去向厨师道谢。老舍尊重厨师,足见厨师也是一位大手笔哩。
在紫光阁
一九五六年北京金色秋天的一个下午,阳光灿烂,周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召见了一批作家和艺术家,老舍在座。
周总理平等待人。本来是几排长椅前面摆着一张沙发,周总理建议重摆座位,形成了一个圆圈。大家团团围坐,甚感亲切。
陈毅同志也来参加座谈会。他拖着一双当成拖鞋的旧布鞋走进紫光阁,显得很随便。会上自由议论,毫无拘束。周总理勉励大家谈创作,谈生活,谈要求。老舍在会上谈到自己想到新疆石河子军垦农场去住些日子。周总理表示异议。老舍年纪大些,边疆地区条件比较艰苦,怕他不适应。
周总理感觉自己打断了老舍的话,表示歉意,要老舍继续把话说下去。
老舍提高了声音:“话都给你说完了,我还说什么!”
周总理深深地望了老舍一眼,微微一笑。他很了解老舍这个耿直的脾气。
一首集名五言诗
老舍有一首集几个作家、诗人、艺术家的名字写成的五言绝句,现珍藏于武汉市归元寺。诗云:
大雨冼星海,
长虹万籁天,
冰莹成舍我,
碧野林风眠。
大雨,即孙大雨;长虹,即高长虹。两人均是诗人。冰莹,即女作家谢冰莹;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我的名字并列,颇感惭愧!但为了保存这个有意义的文学史料,我不避嫌记下老舍这首诗,作为纪念。
一九八○年十一月,写于武汉。
赏析以前,读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及其剧本《龙须沟》、《茶馆》等名著,这些作品,使人认识了一位大文豪。而碧野的这篇随笔,却使读者认识了一个人,一个生活中大写的人。
面对老舍这样一位尽人皆知的文坛巨匠,怎样才能写出他的人品,他的性格,他的情趣?碧野不愧是当代的散文大家,以此短短的篇幅就勾画出了一个老舍。首先,此文得益于作者的选材精当。碧野与老舍有着长期的深厚交谊,如果铺开写来,恐怕能拉出多少万字,但他只选取了小小的六个生活片断。正如作者所说,通过这几笔往事,就可以窥见他坦荡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
——《在青城山》这一章,写了老舍用一个“翠”字概括山色的与众不同之处,他那双善于观察事物的敏锐眼睛便不言而喻。接着讲星期天的故事,前来游山的老舍特意跋山涉水下山来看望作者这位文坛的“小字辈”,并且等了半天。这已够说明老舍先生对人的态度了。但作者不收笔锋,进而通过门房老头眉飞色舞的神情,更深层地揭示出老舍平易近人,与人民大众水乳交融的情感。
——《茅盾五十大庆》,老舍是祝寿大会的主持人。碧野撇开其热闹场面和老舍的种种言举,仅写了他不合“时宜”地讲阿Q画圈的故事。这一笔,就把老舍在抗战期间胸中的民族大义,以及他幽默风趣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风习习与温暖如春》,讲老舍夏天每日换用一把折扇。原来老舍有一百把字画不同的折扇,均出自名家之手。作为作家、艺术家的老舍之生活情趣,便无须赘述了。
——《在紫光阁》,周恩来召见一批文艺家,老舍向总理答话中有失敬之处。周恩来与文艺界知名人士向来相处得很好,且极能宽谅别人,但他毕竟是泱泱大国的总理。这件没多少人留意的小事,却正好反映了老舍的生性耿直。
——《一首集名五言诗》。一些文艺家的名字,别人只视作符号。老舍却挑出八位组成了一首壮美幽静的小诗,十分别致。这件小事,不但写出了老舍生活中的几分闲趣,更写出了一位文坛大手笔的机智和才气。
由于碧野精心剪裁,此文每章都有一个小故事,每章都有一个不同的侧面,从而多角度地表现出了老舍的人品与性格。在文笔操作上,碧野真正做到了意到笔随,轻松如流,丝毫不露雕痕。总之,这篇人物随笔可说是:小故事写出了不平凡的人物,小文章透视了不平凡的功力。
随笔在“随”,笔随而非意随。用随笔形式记人物,碧老之文堪称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