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谒母坟图》题记》原文|赏析

乘拨逆蕲水而上,可百三十里,溪水清泊,平潬弥望。有水自东南来会,是为白水。其右有市,名曰包茅。对溪孤山,孽然高举,峭不可上,则螭堆也。

山麓精舍,云洗心阁。寒泉步徛,所在深窈。渡此以上,堤绵半里,松桧棽映。中有豫章(11),绕以周垣,扶疏(12)四布,干可十围。与溪西一树相直(13):悉是三百年物。

堤内广陂(14),扶渠(15)满中。小渚(16)二三,杂植槐柽(17)。循池东走,得黄氏祠墓。前直螭堆,若树重表(18)。黄氏始自江西,占籍(19)此地,有信甫是其初祖(20)。乡人谣俗,以人表地(21)。及其自署,乃云螭堆黄氏。盖山水清邃,错以腴壤(22),良宜聚族而居者矣。

先人相宅(23),在山之阴。前有三丘,駊騀相属(21)。右为章丘(25),亡母周孺人(26)墓在焉。面西背东,水出其北。白石为茔,碑崇三尺。陇首(27)长松,高可二丈,下复冢兆(28),有如羽盖。升虚反望(29),便见吾家。

墓下田舍庳隘(30),藉以守冢。山田数亩,有圃有池。其前溪袤(31)十里,琁环(32)可睹。侠溪远阜(33),青苍㨖天(34)。临溪一面,重巘(35)峻峭,与螭堆齐。自尔向下,堤皆树柳。墓前单椒(36),斗入溪胁(37),堤则尽矣。

先时卜葬,神灵听从。意母之潜魂(38),睠怀(39)旧地,茕茕孤子(40),可以朝夕顾守斯坟。曾不几时,违患远游(41)。既流窜东夷(42),恐遂不得反乡里,上(43)先人冢墓。一旦溘死(44),复不能依母泉下。宵中魂梦,恒来是丘。既寤(45)悲伤,至于昒旦(46)。因请沙门曼公缋为是图(47),粗存较略,藉用寄思。但望之匪遥(48),远则万里。《诗》曰:“岂不怀归?畏此罪罟(49)!”每念斯言,所以零涕沾衣者也。

注释①拨——与“筏”同义,即竹排。蕲(qi)水,水名,源出湖北省蕲春县东北四流山,西南流,至蕲州入长江。②清泊——清澈平静。③潬(dan)——水中沙滩。④白水——蕲水的支流。⑤然——高峻的样子。,疑作“嶭”。⑥螭(chi)堆——小山名。⑦精舍——讲读之所,亦称佛寺。⑧步徛(ji)——步桥。徛,聚石水中,以备步渡。步徛为在浅水中筑的不连续的石墩,可以在上行走。⑨深窈(yao)——清深幽远。⑩松桧(gui,又音kuai)——松树和桧柏。棽(chen,又音shen)——枝叶茂密,相互披复。⑾豫章——樟木。⑿扶疏——枝叶繁茂纷披的样子。⒀相直——相当。直通“值”。⒁广陂(bei)——广阔的池塘。⒂扶渠——荷花。亦作“芙蕖”。⒃小渚(zhu)——水中的小洲。⒄槐柽(cheng)——槐树和柽柳。⒅“若树”句——象重重华表一样矗立在祠墓之前。表,设在墓前的华表,也叫墓表。⒆占籍——自外地迁至新地,成为新地有户籍的居民。⒇信甫——黄信甫,作者的祖先。生平不详。初祖,指“占籍此地”的最早的祖先。(21)以人表地——用人名来称呼地名。表,称名。(22)腴(yu)壤——肥沃的土地。(23)相(xiang)宅——指用看风水的方术选择墓地。(24)駊騀(poe)相属——高大的山丘互相连接。(25)章丘——顶上平正的山丘。章,平。(26)孺(ru)——古代称大夫之妻为孺人,明清七品以上官员的妻子亦称孺人。此处是作者对其母的尊称。(27)陇首——墓前。陇同垄,指坟墓。(28)冢(zhong)兆——墓地四周的界限。兆,也作“垗”,作界域解。(29)升虚反望——登上大山丘回头看。虚,同“墟”。(30)庳(bei)隘——低矮,狭窄。(31)袤(mao)——纵长。(32)琁(xuan)环——形容明静的溪水周流如玉环。琁同“璇”,美玉。(33)侠(jia)——与夹、挟同,夹住。阜,(fu)土山。(34)㨖(zhi)天——刺天。㨖,与“刺”同。(35)重巘(chongyan)——重重叠叠的山峰。巘,山峰。(36)单椒(jiao)——孤立的山峰。椒,山巅。(37)斗入——陡入,即很陡峭的山插入。斗,同“陡”。溪胁,溪水的边侧。(38)潜魂——幽魂。(39)睠(juan)怀——怀念。睠,同“眷”,怀念。(40)茕(qiong)茕——孤独无依的样子。(41)违患远游——指作者因参加反清革命活动,遭到清政府的缉捕,东渡日本,游学国外。违,避去,离开。患,灾祸。(42)东夷——指日本。(43)上——指祭奠。(44)溘(ke)死——忽然死去。(45)既寤(wu)——睡醒以后。寤,睡醒。(46)昒(hu)旦——黎明。(47)“因请”句——沙门曼公,指苏曼殊,晚清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诗人和作家,擅长绘画。沙门,亦作“桑门”,指僧徒。因苏曼殊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广州长寿寺为僧,故称。绩(hui音汇),同“绘”,绘画。是图,此图,即《梦谒母坟图》。(48)望之匪遥——看母亲的坟墓并不遥远。之,此处指代母坟。(49)“《诗》曰”句——《诗》,即《诗经》。“岂不怀归,畏此罪罟(gu)”,意为,我难道不想归去吗?我畏惧(敌人)致人于罪的罗网,我才不敢归去的呀!罟,网。语见《诗经·小雅·小明》。

赏析这是一篇题画小品。它以托物抒情,借画写意,通过画面的形象和简要的说明表达文章的主旨是本文显著的艺术特色。图画,不能单纯以“写真”为满足,还需要完美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短文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文章从故乡的景物落笔,然后详细介绍母坟的地理位置、环境、概貌,既是写实,又是题画,一笔并写两面。最后写梦谒和作此画的缘由:“岂不怀归?畏此罪罟”,清政府对革命志士的迫害导致了作者不能“朝夕顾守斯坟”。而在异邦流亡的作者,又随时有“一旦溘死”、“不能依母泉下”的可能,遂作此画“粗存较略,藉用寄思”。这就委婉地表达了清政府迫害爱国革命志士的罪恶以及作者对此的深深不满,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起对清政府的憎恨和对作者深深的同情。与此同时,本文的写作主旨也便很好地实现了。

与题画所表达的内容相适应,本文采用了幽邃、凄清的语言格调,将作者抑郁痛苦的感情表达得非常传神。而这种语言格调的形成,是与本文辞句的淡雅谐婉、多白描、多短句的特点密切相关,从中表现了擅长音韵训诂的学者型的作者在文字上的深厚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