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原文|赏析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其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白居易集笺校》)

注释①巴峡间——长江三峡一带。巴,今四川东部。②华——通“花”。③荣——开花。④朵——指荔枝颗粒状的果实。⑤醴——甜酒。酪,用果实煮成的浆。⑥南宾守——唐代忠州又名南宾郡,白居易因做过忠州刺史,故自称南宾守。守,太守。⑦图而书之——绘图并写上这篇序。⑧“识而”句——见过荔枝却没能见到过摘下三日内的新鲜荔枝的人们。

赏析荔枝是一种珍奇水果。当年唐玄宗为博得杨玉环一笑,不惜派驿马跋山涉水,传送鲜荔枝进京,于是杜牧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苏轼被贬南疆,曾慨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小小的荔枝果一次次闯入了文学家的视野,更显名贵。白居易这篇《荔枝图序》全面、客观地描述了荔枝的珍奇名贵之处。

荔枝原产广东、福建等地。唐代,长江三峡一带也有出产。白居易生长在北方(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下邽),没见过荔枝。元和十四年(819)至十五年(820),他任忠州刺史,一入川便对那里的荔枝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让画工绘图,自己又写了这篇序。

本文在写作上有两个特点。首先,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作者说明荔枝的形态,从“冬青”、“春荣”、“夏熟”的生长规律,到树冠、枝叶、果实的形状及果实离枝后的变化情况,一一道来,有条不紊,使读者对荔枝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荔枝除了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食用价值。作者所要说明的重点正是在荔枝果实上。文中对其形、色、香、味都有详尽的描绘,更加深了读者对荔枝的印象。

其次,全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从第二句开始,作者连用十个比喻,尤其是对荔枝果实的外形、瓤肉、浆味的介绍,调动了读者能够见到的葡萄、枇杷、红缯、紫绡、白雪及所能尝到的醴酪作喻,让荔枝集众美于一身,更是令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香,如尝其味,垂涎欲滴。生动的比喻,充分显示了作为诗人的白居易丰富的想象力与形象的表现力。

这篇序文虽是客观地介绍荔枝,但也掩不住作者满心的赞美之情。作者对荔枝描绘一番之后,又说“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有纵有生花妙笔也写不尽荔枝的珍奇诱人处之感。荔枝不耐久藏,将其鲜活的“瞬间”永久“定格”在画布上,年年岁岁,常见常新,似乎只有如此方能了却作者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没见过鲜荔枝的人们一饱眼福。行文中处处流露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比说明文平实的一般文风更多些盎然趣味。这篇序文写于作者离任忠州刺史前夕,我们从作者“命工吏图而书之”的举动,不是可以读出他对荔枝深深的留恋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