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生壁》原文|赏析

余始得李生于河中,今相遇于下邳。自始及今,十四年矣。始相见,吾与之皆未冠,未通人事,追思多有可笑者:与生皆然也。今者相遇,皆有妻子,昔时无度量之心,宁复可有!是生之为交,何其近古人也!

是来也,余黜于徐州,将西居于洛阳。泛舟于清泠池,泊于文雅台下;西望商丘,东望修竹园,入微子庙,求邹阳、枚叔、司马相如之故文,久立于庙陛间,悲《那颂》之不作于是者已久。陕西李翱、太原王涯、上谷侯喜,实同与焉。

贞元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昌黎韩愈书。

(《韩昌黎文外集》)

注释①未冠——未成年。古代男子20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②《那颂》——《诗经·商颂》的首篇。③贞元十六年——即公元800年。贞元,唐德宗年号。

赏析《题李生壁》是一篇出色的小品文。他乡遇故友,生出几多人世沧桑的感慨,牵动缕缕对旧日情谊的眷恋,韩愈尽题之于壁。前人评曰:“低徊唱叹,深远不尽,无韵之诗也”。

李生名平,是韩愈少年时代的朋友。那时,他们涉世未深,天真烂漫,“无度量之心”。14年过去了,这对老朋友又在下邳相遇。此时,韩愈“黜于徐州”,对世道的坎坷有了切身体验,见到老友,感慨万端。寥寥笔墨中饱含着对往昔美好时光和纯洁友谊的珍视,也浸润着一种隐隐的感伤情绪。

文章开头的一节文字几乎句句都有“始……”、“今……”、“昔……”的字样,抚今追昔的感喟溢于言表。童心童趣,是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东西,尤其是成年后际遇坷坎之时,怀旧情绪更加浓烈。“昔时无度量之心,宁复可有!”岁月无情地泯灭了作者的赤子之心。那么,李生呢?“是生之为交,何其近古人也”。李生古道热肠依旧,赤子之心犹存,眼前的李生还是作者记忆中的李生。作者心灵滚过阵阵慰藉,又猛然颤动几丝伤感。自己从前的“无度量之心”已不复得,而今对怀才不遇、命运多舛、古风不存、古道不行,不可能无动于衷,淡然处之,身心在仕途奔波中早已疲惫。见到李生,作者才更深地感觉到,十几年来,自己失落了许多。

个人的命运际遇总是与世风的清浊相连。作者寻求古贤遗响,缅怀殷商文化,但在这片土地上看到的是什么呢?《那颂》久已不作,枚乘、司马相如的锦绣文章也不可复得,西汉梁孝王故城依旧,而梁孝王礼贤下士的遗风已荡然无存。不难看出,这一切纯属作者的想象或憧憬:一则作者将自己向西畅游的具体景点告诉李生,因为此一别更难测相见之日,老朋友只能在意念中追寻自己的踪迹,捎去深切的思念,可见二人情谊深长;二则作者尚未成行,即想象古人不可见,古风不复存,感伤的情绪与前文所写老友下邳相遇时的抚今追昔一脉相承;细细品味,作者对古迹景点的选择无不与自身的某种寄托密切相关。总之怀旧、吊古,都是基于伤今。这篇小文虽称不上回肠荡气,但却“低徊唱叹”,抒发出渴望真诚,渴望有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