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别解》序》原文|赏析

嘉靖辛卯,余自南都下第归,闭门扫轨,朋旧少过,家无闲室,昼居于内,日抱小女儿以嬉。儿欲睡,或乳于母,即读《尚书》。儿亦爱弄书,见书辄以指循,口作声,若甚解者,故余读常不废。时有所见,用著于录,意到即笔,不得留,昔人所谓兔起鹘落时也。无暇为文章,留之箱筥,以备温故。章句分析,有古之诸家在,不敢以比拟,号曰“别解”。

余尝谓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无不似者,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其必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余之读书也,不敢谓得其神,乃有意于以神求之云。

(《震川文集》)

注释①《尚书别解》——书名,是归有光读《尚书》的心得笔记。本文是他为自己这部书写的序言。②嘉靖辛卯——即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是年作者25岁。③南都——南京。明初建都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南京为陪都。④下第——科举考试落榜。⑤扫轨——扫除车迹,以示谢绝与外界交往。⑥嬉(xi)——游戏、玩耍。⑦循——顺。⑧行(hang)——书页上的字行。⑨不废——不被耽误。⑩意到即笔——有什么感受马上提笔记下。⑾昔人——从前的人。此指苏东坡。⑿兔起鹘(hu)落——兔子刚刚跳起来,鹘(一种猛禽)就猛冲下去,本比喻动作的敏捷,后以之比喻作家、书画家创作时思绪与笔力的敏捷。此喻见于苏东坡《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矣。”⒀筥(ju)——圆形竹器。⒁温故——温习从前所学的知识。⒂古之诸家——在归有光之前分析《尚书》章句著名的有东汉马融的《尚书马注》、唐代孔颖达的《尚书正义》等。⒃瘠——瘦。

赏析这篇小序的特色正在于,作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在记述他《尚书别解》成书过程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他在嘉靖十年、自己25岁时一次考试落榜后的生活。我们不仅理解了作者此时的精神情绪,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生的启示。

他落第后闭门谢客,也许是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吧!这正是他内心痛苦的表现,不过只用“闭门扫轨”轻轻一笔带过。而且,他不是闭门思过,闭门颓唐,他“日抱小女儿以嬉”,把自己沉浸在家庭生活的温馨中,用和孩童的嬉戏来抚平精神上的创伤;当“儿欲睡,或乳于母”时,他则阅读经典《尚书》,在阅读中乐以忘忧。这也许正是归有光这样一个重视亲情、对自己充满信心的知识分子特有的寻找精神平衡的方式吧!何况“儿亦爱弄书”,小女儿的牙牙学语声,“若甚解”书意,还不时用小手乖巧地在书上指行画道,这不仅没有妨碍他的阅读,也许还增加了无穷的乐趣。他把对女儿的爱抚、和女儿的游戏与严肃的阅读如此协调的结合起来,平静而充满情趣与诙谐。在两不耽误的情况下,他还能把那些随时涌上心头、稍纵即逝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就成了这部《尚书别解》。而且,他告诉人们,他对于《尚书》的阅读是认真的。他把历来绘画不求耳目口鼻的形似,重视画出人物精神情绪的神似的正确见解,用来指导自己的阅读,去努力探求作品的精神实质。应该说,这本在落第后写下的《尚书别解》,就是他没有被失败所压垮的见证,也是他虽然遭受挫折,仍然十足自信的证明。所以,在这篇小序里,我们没有感受到他落第后过分强烈的痛苦,因为痛苦的深渊已被亲情填平;也没有感受到失意的怅惘与迷茫,因为失败的打击已在阅读中得到补偿。

我们应该感谢归有光,他为遇到挫折又不甘沉沦的人开了一剂良方:当你失意时,用亲情抚慰你的灵魂、弥合你的伤痕吧!用认真的阅读,让心灵得到充实、精神得到调节,去鼓起继续航行的风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