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
《竹枝》词始于巴蜀,又名《巴渝词》,本为民间俚唱,赋写风土人情。刘禹锡在沅湘,因俚歌鄙俗,故作新词教之,广为流传。
此词首句以杨柳、江水起兴,为人物的出场设置了风光绮丽的环境。次句以悠悠歌声,引出男女主角,闻歌、踏歌,唱者有心,听者有意,“无非情之所流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借景言情,妙在一语双关。此句双关与古诗《子夜》“雾露隐芙蓉(夫容),见莲(怜)不分明”异曲同工。
此词风格轻快流丽,妙语天成,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女有趣而微妙的心理。
【注释】
[1] 踏歌:手拉手而歌,以脚踏地(船板)打拍子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