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昔往仓庚鸣,今来蟋蟀吟。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这是一首行役者自抒其忧思的歌。
萧萧的北风起了,吹动着原野上的秋草。马儿原来自北方边地,此时也起了归心。诗人触景生情,惹动了乡愁。古诗云:“胡马依北风。”“朔风”二句与之同意。但“胡马依北风”只是一个比喻,这两句却是形象的描写,有绵邈的情致。诗人深深地叹息:我这游子啊为何久出不归,离亲别故,日复一日,一下子已经到了岁暮!胡、宁,都是“何”的意思。析,与“分”同义。他又自己回答:是公家事务使我心思散乱,使我和亲故远隔天涯!商、参,均为二十八宿之一,此起彼落,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故用以比喻远离不得相见。
诗人又回忆起往日离家的情景,那正是黄莺儿啼啭、春风骀荡之时(可是美好的景物反而使远行人的心更为哀怨酸楚!);此刻已届岁暮,还不能回家,蟋蟀的哀吟使游子更觉孤寂凄凉。“昔往”二句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是受到《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影响。接着他又说,人情总是怀念家乡,正如鸟儿无不思念故林一样。这比喻也是从古人诗句中化出:《韩诗外传》有“飞鸟栖故巢”之语(见《文选》李善注引),汉代古诗也说“越鸟巢南枝”,都以鸟为喻。诗人反反复复地诉说,正表现出怀土之情的深切、心思的烦乱。
最后两句“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中的师涓,是先秦时代的著名乐师。诗人说:高明的乐师早已不在,谁能弹奏出我这满怀的愁绪?意思是自己客愁太深了,无论如何也诉说不尽。其实他不仅是感叹无人能为他宣泄,而且是觉得自己怎么也说不尽、说不清。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正与此有相通之处。当然在艺术表现上,王讚这两句是不能与李煜相比的。
此诗开头两句“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在南朝时是为人所传诵的名句,一些著名诗人、评论家都提到过它们。沈约《宋书》说它们“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称赞其音律和谐。沈约是永明声律论的倡导者,所以从音韵角度着眼加以评论。刘勰《文心雕龙》则说:“‘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气寒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称赞它们是篇中“秀句”。刘勰说,所谓秀句,好比草树上美丽的花朵,蕴含着自然灵妙之气,而不是人工染制的丝绸,虽艳丽而缺乏生气;它们乃妙手偶得,而非雕琢、润色所能致。确实,王讚这两句诗自然、质朴,而包蕴着深沉的情感,体现了诗人真切的审美感受。南朝盛行摘句嗟赏的风气,批评家还提出了“自然英旨”、“直寻”(钟嵘《诗品序》)的审美要求,他们所欣赏标举的,就是此类“秀句”。从王讚这两句诗的盛传,可以窥见南朝诗歌审美观念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