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百舌·刘令娴》原文|赏析

庭树旦新晴,临镜出雕楹。

风吹桃李气,过传春鸟声。

净写山阳笛,全作洛滨笙。

注意欢留听,误令妆不成。

百舌鸟,又叫反舌鸟。因其鸣声反复数转,如百鸟之音而得名。百舌鸟立春后鸣啭不已,夏至后即无声。这首诗把诗人听百舌的真实感受维妙维肖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全诗八句,分为二层,每层各四句。前四句用白描手法状景写人,展现“听”的空间环境和因由:这是一个雨过天晴的春晨,空气格外清新,庭树分外翠绿。万物苏醒,生机勃勃。诗人经过雕楹(雕有图案的柱子),步出闺房,临镜梳妆。晨风送来桃李花香。传来百舌鸟宛转动听的鸣声。后四句紧扣“听”字,抒发自己的感受。先是描摹百舌的声音:“净写山阳笛,全作洛滨笙。”“净写”与“全作”同义,即“甚似”,“大如”的意思。“山阳笛”用晋代向秀典故,事见何秀《思旧赋》:向秀路经亡友嵇康曾居住过的山阳旧庐、闻邻人笛声“发音寥亮”,追思往者,感音而叹。“洛滨笙”典出《列仙传》:相传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后随浮邱公登嵩山而去。这两句赞美百舌鸣声甚似“山阳笛”声,那般清越高远,嘹亮悠扬。又很像“洛滨笙”声,作凤凰鸣,声振春树,响遏春云。在古典诗词中,大凡描摹声音(乐曲声、鸣禽声)的,多利用人类五官的生理机能,化抽象之音为具象之形。而刘令娴却采用以声写声,以虚摹虚,确切地讲是以典故传音的手法,来再现原本无形无色的百舌声。百舌是一种名贵的鸟,其声变化无穷,“弄音无常则”(郭愔《百舌》),非一般鸣禽可比,更非一般人所能描摹。因此诗人特意选用了内涵丰富,不同寻常的山阳笛声和洛滨笙声作代表,以拟百舌的音韵声情,显得新颖别致,情趣高雅、兴会深长。“注意欢留听,误令妆不成。”诗的最后两句写百舌鸣声所产生的效果,突出刻划了听者入迷之情状。既交代落实了开头“临镜”一事,又再次传达出百舌鸣声之神韵。诗人屏息凝神,全心贯注,侧耳谛听,听得入迷,情不自禁地陶醉于百舌声中,以至忘记了梳理晨妆。从听者忘我的情态中,可以想见百舌鸣声是如何的超凡高妙。孔子在齐闻《韶》(舜时乐曲名),三月不知肉味。刘令娴在庭院听百舌而忘其梳妆。“圣人”所钟,才女所爱,各自不同,却均可成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