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畿·吴声歌曲》原文|赏析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华山畿》是南朝的《吴声歌曲》之一。华山,在今江苏句容县北。畿,附近,指山边。据《古今乐录》记载:宋少帝时,南徐(今镇江一带)有个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客店中偶然见到一位十八九岁的少女,遂生爱悦而不可得,回家之后便卧病不起。其母询知因由,即至华山访得少女,述说此事。少女感其痴情,便解下护膝,嘱其母回家暗置于士子床席之下,病即可愈。母如其言,而士子病愈后发现了席下护膝,竟如鬼使神差一般,将它吞咽下肚,顷刻间便奄奄待毙。临终前,他要求其母在送葬时一定从华山经过。母从其意。送葬的牛车经过华山那位少女门前时,牛鞭打也不肯前进。少女见此,说道:“请等我一会儿。”便进屋沐浴梳妆,出来唱了这首《华山畿》歌。这时,奇迹发生了:棺材竟应声而开,待少女涌身而入,又复紧紧关闭。最后,家人只得让二人合棺而葬,时人称之为神女冢。

歌词共五句,意思很简单。首句呼告“华山畿”,意在让此山附近的山神土地、草木生灵作为见证,她要对这个为她生死钟情的知心人儿敞开心扉,一吐情怀。以下四句便是少女的誓言和心愿:君既为我(侬)而死,我单独一人,又能为谁而活着(施,用。)呢?你若真是喜欢我、怜爱我,就请把棺材为我打开吧!感情多么真挚,要求多么强烈!死亡也破坏不了精诚专一的爱情,这真是所谓“生不同床死同穴”!这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是一首震撼人心的殉情之曲。它虽然带有魏晋六朝所特有的神怪色彩,但透过其表面烟幕,仍可窥见它所折射出的某些人间现实的底奥。封建社会的青年男女,既有“男女之大防”的礼教禁锢,又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法枷锁,还有“门当户对”的地位限制,这一切,曾经铸成了多少渴望自由恋爱的悲剧!这首殉情歌虽未明写来自封建势力的阻力,但它同样发人深省:他们为何活着不能结合?男方为何不能请求家长明媒正娶?个中苦衷难道不正是那个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和礼法观念在冥冥中作梗么?“棺木为侬开”,不正是一种为自由爱情的誓死反抗么?

这首吴歌,属于《懊恼歌》的变曲。“懊恼”即“懊”。“懊,忧痛也。”(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九)怀着忧伤痛切之心,且又是殉情前呼天抢地的内心剖白,所以它是真率激切的、悲壮淳朴的,无须比兴,也无须双关。这种直抒胸臆的手法,更切合当时的特定情境。因此,这首《华山畿》,在风格普遍柔婉含蓄的南朝民歌中,显得别具一格,引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