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缘》小说简介|剧情介绍|鉴赏
又名《烈女惊魂传》、《巧冤家》。不题撰人。四卷二十九回,咸丰元年 (1851) 广东桂富堂新刻小本。
书叙明代万历年间,神宗皇帝的妹夫镇国公胡豹回故乡襄阳为母祝寿。其外甥唐玉龙来拜寿时,因伤人命逃往大雁山落草为寇。胡豹素怀贰志,嘱云龙招兵买马,预谋反叛。其三子胡云福依仗权势横行不法,强抢民女朱秀霞,杀死朱母,秀霞被逼撞石而死。知县雷象星巴结权贵,将证人张玉诬为凶手,当堂夹毙,又将朱父百容打入牢狱。知府何象峰虽欲为朱家伸张正义,却被李巡抚阻拦,遂嘱秀霞之弟朱能赴京部控。朱能与绸缎商黄世荣之女素娟原有婚烟之约,赖黄世荣、潘成等亲友资助进京,途中不幸患病,行李银两被盗,昏迷中被开店为业的刘承恩搭救。黄世荣正拟赴京探询朱能消息,适逢铁威前来面谢黄世荣的搭救之恩。原来铁威与唐云龙因途中撞马相斗,险些丧命,幸遇黄世荣劝解得救。其后铁威又在为古寺打捞石狮时结识施赛全,却不知他是黄世荣之妾施赛西的兄长。铁威在黄家偶见素娟美貌,顿生恶念,遂买通家人黄安,假称黄世荣在进京途中病危,将黄家眷属骗至铁威家中逼亲。巧遇赛全前来,向妹妹问明情由,灌醉铁威,杀死黄安,救走众人。铁威发觉来追,贵保逃散不敢还家,遂赴京寻父,素绢则为全节而投河。贵保在穷途末路中被李建中搭救,认作侄儿,并派家人护送他进京投奔其弟建良。途中遇见朱能,二人结伴到京后,适逢赛全来寻贵保,遂修家书带回。建良劝朱能先取功名再报家仇。秋闱朱能得中第二名武魁,拜见兵部尚书何维柏时呈上其弟何象峰的书信。上元节皇帝改装微行,得识贵保,深赏其才。素娟投水被张居正官船救起,为之出谋划策收服倭寇,被收为义女,定在上元节午时登采楼抛绣球择婿。朱能去看热闹,恰被掷中,只因家仇未报,一时不肯应允。贵保、朱能分别得中文、武状元,遂与何维柏、张居正等共劾胡豹父子无法无天图谋造反,神宗欲设计召回胡豹父子,不料左都御史宋琼暗给胡豹通风报信。胡豹撕圣旨,鞭来使,并将反对他造反的何象峰逮捕下狱。禁子梁玉、陈升暗将朱百容、何象峰家眷放走。朝廷派唐坤为元帅、朱能为先锋、贵保为参谋领兵征讨胡豹。胡豹背着老母妻子准备抵抗。皇姑知道后,婆媳俩苦谏,胡豹不从,追杀皇姑时误杀其母,遂将皇姑囚禁。其长子云光知父谋反吞金自杀,次子云光则到官自首。胡豹调集各地死党对抗朝廷,屡遭失败。长沙游府陈隆用赤身尼姑妓女设下落魂阵,大败唐坤、朱能,幸得朱秀霞显灵搭救。贵保以纯阳克纯阴,大破落魂阵。胡豹派云福同施赛全去大雁山寻唐玉龙搬兵。赛全帮朱能活捉云福,又与贵保商量,让唐坤以叔侄关系写信劝玉龙归降。玉龙知外祖母已死于胡豹之手,便同赛全赚开城门活捉胡豹、雷象星、铁威等叛逆,救出何象峰。众人押解各犯并护送皇姑回朝,朱能、贵保等俱受封赏,朱秀霞封贞烈仙姑; 而各犯则或凌迟、或发配、或斩首。神宗问明朱能与素娟的一段姻缘,为二人作媒成婚,并赐素娟女中状元,又作主将太师杨聪之女嫁给贵保。大功告成后,众人衣锦还乡,恩仇尽报。
在描写英雄儿女悲欢离合故事的通俗小说中,此书算不上引人注目的上乘佳作,其故事情节不太复杂,出现的人物也数量有限,从总体上看,甚至可以说未曾脱出前人窠臼; 但是作者却以简洁流畅的文笔为读者展现了十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严重的社会矛盾。这部小说问世于清咸丰元年 (1851),其时,日趋没落的大清帝国已经踏上了穷途末路。吏治腐败、列强入侵,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唤醒了一批有良知的人们,他们在迷惘中摸索,在痛苦中反省,在幻想中寻求济世良方,其态度的认真令人肃然起敬。《绣球缘》的作者注意到外族入侵的现实与明代后期倭寇之患的某些历史相似现象,把故事背景置于明代万历年间,以古喻今,借此表达了一种期待盖世英才和圣君贤相平外患、除奸佞、保国安民的愿望。只是这种历史的比附实在太牵强,因而小说竟不惜违背历史的真实,把昏庸透顶、终年不理朝政的明神宗朱翊钧改扮成礼贤下士、体察民情的圣明天子。但这并没太多妨碍作者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综览全书,上自帝王将相、皇亲国戚,下至地方豪强、吏卒百姓;外起岛国倭寇,内及山寨大王,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善恶美丑各异的形象纷然登场,表现出非常鲜明的爱憎褒贬和审美情趣。
胡豹、胡云福父子是作者着力鞭挞的反面人物。他们身为皇亲国戚,一方面依仗权势横行乡里,草菅人命,另一方面又怀有险恶而强烈的政治野心。胡豹不仅纵子作恶,还暗中拉拢党羽、培植势力,积极准备与朝廷对抗,并进一步取而代之。为了满足急遽膨胀的政治贪欲,他甚至不惜干出杀母囚妻的禽兽行径。他们父子俩是全书矛盾的焦点,集中体现了荒淫无耻、贪婪残暴、无情无义、狂妄无知的丑恶本性。以胡氏父子为中心,再加上雷象星、宋琼那样一帮贪赃枉法、为虎作伥的贪官污吏和铁威那种豪强恶霸,结成了一张巨大的网,把朱能、黄贵保等商贾市民压迫得透不过气来,反映了封建时代不可摆脱的政治冲突酝酿、积聚的起因。这张罪恶之网所依附的正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王朝。本来朱能等平民百姓如果不甘心忍受屈辱,除了死与反抗,通过告状获胜的希望极其渺茫,而作者却偏偏为他们安排了这样的出路。作者具有忧国忧民的意识,但在内忧外患交加的严峻形势面前,他看不到新的出路,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封建王朝的自我调节和补偏救弊上。他不可能超脱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不敢冒犯圣明天子的无上权威,却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基本事实:欺压百姓、横行霸道的胡豹父子与封建王朝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难割难分的联系。作者虽然让朱能在进京部控这条道上达到了目的,却又对封建时代“八字衙门朝南开,无权无钱莫进来”的黑暗现实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第七回中刘承恩便曾感叹道:“老拙天生热肠,闻兄说出如许悲凄,恨不得举囊相助。但进京部控,使费浩繁,非万缗不能了事。自恨鞭长力薄,一时措办不及耳!”有些产业的人家尚且如此,赤贫百姓更何以堪! 朱能若无黄世荣等人的资助,只怕对此途也不敢问津。第十二回中朱能进京后即欲告状申冤,李建良劝道:“近来势利的世界,正系贫不与富敌,贵不与官争,我劝贤侄不可心急,待等考过秋闱,等金榜题名,此时更易为力。”可见若无权势地位,即便有府尊的支持,兵部尚书的照应,也难斗倒胡家父子。即此不难见出作者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何等深刻有力!
朱能、黄贵保是受害者。作者依照自己的主观愿望为他们指引了一条曲折坎坷而又撒满芬芳鲜花的光明之路。他们年轻有为,文武双全,虽然一时蒙难,却终究会飞黄腾达,建功立业。在他们身上寄寓着作者的理想。除了金榜题名的扬扬得意和洞房花烛的幸福甜蜜,他们还有幸亲帅兵马为国讨贼,为民除害,为自家报仇。这虽然不曾脱出凡事无不美满的陈言旧套,却令人读后为之大快,使沉重的抑郁情绪得到渲泄,使他们在痛苦中得到一点慰籍和欢乐。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这种恩仇尽报,美满团圆的结局才会在传统的中国通俗小说中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在小说所写的几位妇女形象中,黄素娟是作者极力称颂赞美的人物。她年轻貌美,“生得千娇百媚”,又“好读奇书,好设奇计”,满腹文韬武略。张居正能平倭寇,全是依仗素娟运筹帏幄,以攻心计取胜。朱能、黄贵保遇 “落魂阵”大败而归之际,贵保也曾念叨: “恨我姐姐不在此间,阿姐好读奇书,好设奇计,若今日得他在此,必有一破阵之法。”作为女中豪杰、巾帼英雄,作者为她安排了令人欣羡不已的幸福结局。她不仅与昔日的意中人重续旧姻缘,而且已经双双得中男女状元。这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虽然并没有多少新奇之处,而且散发着荣华富贵的陈腐气息,却洋溢着作者对女子的由衷赞美和钦佩,表现出相当进步的妇女观点。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明君贤相、忠臣孝子之余,作者还不惜笔墨对下层人民的美德大加赞扬,与胡豹、雷象星、铁威等无耻之徒形成鲜明的对照。开小店的刘承恩与贫病交加、走投无路的朱能素昧平生,见他昏倒在旷野,便挺身相救。他说: “人生世上,谁无危急颠沛之时,见而不援,此非人类!”一片济因扶危的义胆慈心跃然纸上。朱家肉铺的伙计潘成在朱能进京毫无音信、朱百容身陷牢狱之际,并没落井下石,而是仍然一如既往,将账目料理得一清二楚,又将白金十两留给百容用度。狱卒梁玉、陈升不仅为朱百容请医治病,百般劝解,而且在生死悠关的危急时刻,毅然将何象峰、朱百容两家眷属搭救进京,令其亲人团聚。这中间虽有报答师恩的深情厚意,但敬慕忠正之士、不肯趋炎附势的美好品格也自烨烨生辉。施赛全是黄贵保庶母赛西之兄,他游荡江湖,见多识广。第七回写他在为古寺打捞石狮时,妙论迭出、料事如神,虽是剿袭他人旧事,却不露痕迹地写出他超群出众的聪敏才智。第二十五、二十六两回写他赚取胡云福,又凭着对唐玉龙的深刻了解,劝唐坤修书招降,同样可以见到他通达世事、精于谋略的性格特征。这些人物有的在书中虽处于无足轻重的次要地位,但同样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黄素娟协助张居正平定倭寇的一节故事,在书中仅不足两回,但除了对塑造黄素娟的人物形象起到重要作用之外,还清楚地表现出作者对外敌入侵的认识和态度。在作者笔下,倭岛民俗纹身饰面,“妇女牙齿,用药染黑,衣服无缝褶,俨然单被开洞,将头穿出一般,形状似雪衣,半似袈裟。与人行礼,但把手相搏,当作拜跪。”这简直是东南亚各国嚼槟榔、穿洞单与西方握手礼的混合。可见作者对外国的事情并不十分了解。不过倭王俺达“自恃强盛,不来朝贡”,并“兴兵入寇”,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鸦片战争时代的中外关系。天朝大国受到严重的武装威胁,却仍然以老大自居,以为可以随意将入侵者播弄于股掌之间。黄素娟对付倭寇的策略及对俺达的心理分析,便恰恰表明了这种软弱无力的事实及愚腐可笑的观念。素娟估计俺达将“卑辞哀恳交回哪咭,自愿来朝入贡、请求天朝封爵,以压服邻邦,作为中国的附庸。”又认为俺达不肯用汉奸赵全换其王孙哪咭,“实心中嫌将贱换贵,将轻换重,似觉羞辱一般”,因而主张对哪咭“优礼相待”,使“俺达见哪咭得中国如此敬重,可以夸压邻邦,人人以为荣幸”。作者把这些当成抵御外侮的济世良方,实在太荒唐、太可笑,但在当时却有相当多的人十分认真地作如是观; 同时作者为抵御侵略者出谋划策的良苦用心,也不能不令人十分钦敬。
从语言上看,此书文笔凝炼,富有文采,往往能注意把写景写情融为一体。如铁威初至黄世荣家登门道谢时,“一进花园,见铺设十分景致:奇花堆砌,玉树盈阶,西雕栏半池绿水。过了碧鸳塘,直进百花亭,亭虽小而甚轩敞,周围玻璃,对面隐隐朱楼。”以此清幽雅致的环境描写引出美貌才女黄素娟自然会令人生出如见天仙之感。又如朱能离乡赴京之后,“一路逶迟,不胜踯躅之苦。历三湘,望九嶷,见烟水澄清,白云荡漾,行途之际,触绪纷来,不禁思乡撩人,倍增悲悼。”可谓景中有情,情自生景。
当然,这部小说尽管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也同样有许多糟粕败笔。除了前面已顺带指出的那些之外,尤以第二十四回 “落魂阵”一节为最。不过,总起来说,这部小说还是很值得一读的。